风水轮流转,今年“狗”当家。 也许正是为了迎合中国人民迎接狗年的节日气氛,从去年年末开始,“狼犬”和“乳狗”开始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男性特征。 和曾经在日本风靡一时的“狗类男子”一样,中国的“狼犬”、“乳犬”也大多犬科特征明显。 他们年轻有活力,会调教,忠诚,能提供陪伴感和安全感。 凭借自身的优势,这种类型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成**性都很受欢迎,从年轻男艺人到手机游戏中的男主角,再到现实中的“男朋友”,都被冠以这个称呼。 但是,与日本的“犬系男子”不同,成为流行语之前的“小狼犬”一词在中文上下文中并不耀眼。 除了“小狼犬”之外,派生的“小乳犬”也染上了词义上的“原罪”。 这两个词来势汹汹,似乎折射出当今社会最隐秘的欲望。
宠物情人
据传,“狼犬”是台湾女性对情夫的“称呼”,本来不是一个可以上台面的词。 正如社会上把男性饲养女性称为“金丝雀”一样,“牧羊犬”包含着宠物的属性,无论是关系外的人还是关系内的双方,似乎都不把饲主看成是有完整人格的“人”。 因为只有让出一部分人格才能任人玩耍、饲养、支配,具有轻蔑的含义,同时宠物化称谓中也含有一些怜惜的含义。 在新闻媒体报道名人逸事的故事中,也将与单身女性名人交往的年轻男性冠以“狼犬”。 由于受众对女性名人的认知度高于男性,女性在情感关系中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男性被认为通过与女性建立情感关系获得了额外的社会利益,潜台词中有色彩交易、金色交易的暗示。 同时,与年轻男子建立感情关系常常成为名媛魅力形式的一部分。 原本是贬义词的“狼犬”,因其在塑造成功女性人格的魅力故事中所产生的作用,逐渐弱化了鄙视自身、人格化的含义,成为一个轻浮但不完全负面的词。
和流行语前辈“鲜肉”一样,“狼狗”也是桃色词。 与“鲜肉”纯粹是被捕食对象的静态东西不同,“狼犬”更强调顺从立场的男性的主观能动性。 而男性仍然处于感情关系中的下风,具有宠物化的“顺从”和“受支配”的特质。 另一方面,他必须在感情关系乃至更亲密的关系中积极行动。 简单来说,它就像宠物一样把生命的重心转移到主人身上,与我们生活的中文传统中“狗仔”一样,使用谦称称呼关系密切的人,“小狼狗”也只供说话者使用,但却不便于解释对方和对话。 2016年8月,日本电视剧《贤者之爱》播出了描写成**性为了向朋友复仇而将朋友的孩子调教成恋人的划时代题材。 虽然该剧并未引入国内平台,但凭借故事情节的猎奇性,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作为调教对象的日本青年演员龙星凉在剧中的角色被观众称为“狼狗”。 2017年7月,龙星凉参加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宣传主演电影《与君相恋一百次》。 在上海之前通过个人社交平台账号自称“小狼狗”,在熟悉词义的中国人看来,这可能像是外国人开的尴尬玩笑。
龙星凉社交平台图文。
到2017年底,考虑到词汇性质的趋势,坊间对“小狼狗”的使用有些排斥、遮遮掩掩的意味,但到了年底,这种“还抱着琵琶半遮羞”的尴尬已经消失了。 “丧”开始快一年了。 熬出头的时候,中国网络词汇相继受到“油腻中年”、“保温杯养生”两轮冲击,成为风靡一时的“大叔”式魅力所在。 与红尘无关的“佛系青年”似乎也厌倦了半出家式的裙带恋爱。 鸡汤文学再也唤起不了对尘世生活的渴望,似乎只有生命力旺盛的肉体才能让人感受到活力。 实际上,喜欢年轻男性并不是某种中国特色,在隔壁的韩国、日本已经悄悄地发生了。
今天“欧巴”生气了吗?
《朝鲜日报》网页。
韩国统计厅每年公布的“婚姻离婚”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初婚女性选择与“年轻男性”结婚的比例逐年稳步增加,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间稳定维持在16.3%的比例,是否为35岁相反,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虽然姐弟恋的数量稳步增加,但社会的主流趋势仍然是女性和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结婚。
韩国10年初婚夫妇的年龄状况。
总体来说,韩国人结婚意愿更强,持有“生来就要结婚”观念的人比例是日本的4倍,但总体社会趋势基本一致,日本和韩国都出现初婚年龄滞后、结婚率逐年下降、离婚率不高的情况日韩**通常在现象分析中将其归咎于女性的事业心。 另一方面,更多的女性想要工作,家庭在女性观念中的重要性下降了。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工作,更多的女性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追求性别平等,经济实力水平和意识水平更加具有独立性,婚姻和生育意愿下降,离婚抵触意识较弱。 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日韩媒体关于女性选择了年轻男性作为结婚对象的分析。 站在一些男性的角度分析,“年长女性”选择结婚对象的好处也多反映出相似的内容,年长女性更成熟,思想上更成熟,经济上和感情上更独立,不像“女孩子”那样有依赖性,反而更像男性更深入的思想交流,追求更平等的感情关系和经济地位是进步的,也更接近婚姻的理想化形态。 然而,选择小男人、支持“狼犬”、“乳犬”,却不能成为婚姻理想化发展的手段,反而会扩大和强化现有婚姻观念中的瑕疵。
日本40年间初婚夫妇的年龄状况。
围栏,女人和“狼狗””
《中国妇女报》刊文。
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的当下,性别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勇于挺身而出反抗遭遇的性别不公,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被视为常规的“男性原则”被挑战、被颠覆。赫伯**尔库塞曾经断言:“由于‘男子的原则’曾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肉体力量,所以一个自由的社会将是对这一原则的某种否定。”稳步增长的“年下男”婚姻或许可以视为是在女性经济实力支撑下对既有“男子原则”的否定,但对“小狼狗”、“小奶狗”的追捧不是。“小狼狗”、“小奶狗”都建立在一种“男子原则”的语境下,其设定完全符合既有社会情感关系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设定:缺乏经验的、不独立的、单纯的、快乐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将生活重心放在对方身上或是落在情感关系上,并对性需求有求必应,不同之处不过是性别对调。女性即便成为情感关系中的主导者,沿用的仍然是男性原则。无论是过去的“小鲜肉”还是当下的“小狼狗”、“小奶狗”都不是女性性别意识觉醒的产物,而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现状不满的无意识表达。在现有的单一化的“男子原则”社会中,多元和动态平衡的关系被排斥,平等的两性关系既缺少可效法的模型又缺乏可行的实现手段,导致所有具有**需求的群体最后即便成功也只不过是走上对手的老路,不破除现有的蕃篱,两性关系最终只能在此消彼长的驯服与被驯服关系中来回摆动,不是男人和他的金丝雀就是女人和她的小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