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是无视所有世俗事情,安静下来,整理自己的时间。 所以,今天的码字又在这个时间,其实写了一个关于太行狗发展的点滴,不希望所有人都能理解和享受。 在这条洋狗走起路来的时代,国狗爱好者一定是孤独的小屁孩。 保持初心,竭尽所能,但问心无愧吧。
十年来,我自问,自己对待太行犬保育是有原则和基础的。 我想更深入地了解常规的太行犬。 首先,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一个犬种可以训练功能,但不能训练灵性。 灵性是客观神秘的存在,没有用心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其次,认识太行犬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我们都来到这个世界,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虽然我们对我们出生的故乡,有着千里之外,始终割舍不去的爱,但往往我们对那部电影还是滋养着我们,让你我成为你我。 不是别人的土地,也没有正视或深入观察那片土地。 有时你会发现,在别人眼里的我们的家乡比我们解释的更明显、更深刻。 对于给我们养分的故乡,我们不会像旁观者和旅行者一样停下来仔细看它。
相信很多从乡下去小镇和大城市的朋友都有同感,山珍海味比不上妈妈做的清粥,高屋大厦比不上自己破草屋。 故乡是年轻的时候每天都想离开,离开后每天都想回去的地方。
很多人的家乡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衰落,我们个人谁也挡不住这种变化。 有人可能会说,家乡这几年变化喜人,路宽了,房子大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时候时隔一年半又回来了,家乡我们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但是,我们记忆中真正的故乡,有童年印记的地方,很快就不存在了……这是可悲的。
作为爱狗的朋友,我们有一天发现没有大笨狗陪你玩,接送你去学校,或者为你鼓足勇气。 我们的家乡失去了这一部分,还完整吗?
太行狗的命运也许会消亡,也**天,但我们今天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感情上希望留住他们最大的努力,让消亡的日子稍微晚一点。
作为80后一代,我们是处于传统和现代转折点的一代。 左脚踩着过去,右脚向着未来。 在这个阶段,既然我们意识到了太行犬的困境,为什么不拉着他走呢? 拉他也是为了拉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太行犬属于故乡城墙上的砖头。 剥落时,我们家乡的形象会成为回忆,土崩瓦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家乡发展迅速,挤垮了太行狗最后的栖息地,这一巨变在过去的两三百年中也是史无前例的。
第一,存在偷狗、毒杀、交通事故等社会安全隐患
第二,从功能缺失的现状看,太行山区民众对土地的依赖度下降。 随着传统的狩猎畜牧业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我们不再需要强壮的狗来守望、牧羊、狩猎。
第三,缺乏科学的养育观念,老百姓的养犬还停留在最原始的养殖水平上。 农村土狗如果没有营养不良、免疫缺乏等科学管理,往往短命,难以延年益寿。 要么一生一世,要么社会化程度极地,性格畸形,让他们敬而远之,给人留下凶猛野蛮的坏印象。
第四,来自外来犬种的冲击,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信息手段,使得某些外来犬种的“入侵”像病毒一样迅速,民间的潜意识,抛弃传统犬种,任由其杂交成为普遍现象……
那么,问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太行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应该去哪里? 这是他们应该一边享受着带给我们快乐一边思考的问题。
家乡凋零,记忆模糊,太行狗作为家乡历史的见证者和实体文物,我认为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如果还有故乡的土地,没有太行狗,一定不是记忆中最美的故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