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熊猫“团团”刚抵达台北动物园时的影像(资料照片)。 **发(台北动物园供图) )。
消息传来,两岸同胞痛心疾首,用各种方式表达对“集体”的悼念和回忆。 “‘团’已经不怕了。 不痛。 经常去。 谢谢你这几年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团’欢迎你去。 谢谢你和两岸同胞长年在一起……”潮水般的网络信息,寄托着两岸同胞的思念。
今年8月,台北动物园为“团团”庆祝了18岁生日。 在园方公布的直播视频中,“团团”独享一层方形蛋糕,细嚼慢咽后,翻起蛋糕,拿起起蜡烛作用的甘蔗吃。 萌的样子让在线观看庆生活动的台湾人笑了。
不久,就传出了“团团”生病的消息。 台北动物园表示,8月下旬突然出现癫痫、口吐白沫症状,9月18日被送往台大附设动物医院检查后,出现脑水肿和坏死。 10月16日,“团”开始出现后肢无力、食欲下降的症状,进食量、排便量、活动量不及以前的一半。 过去坐着吃饭的“团子”,虚弱得只能躺着吃饭。
“团团”患病的消息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 两岸网友在网上为“团团”祈祷。 台北动物园有6个“团子”专属的留言板,短短三周就贴满了贺词,一字一句寄托着台湾人民祝愿“团子”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祝福。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于9月底成立专家组,与台北动物园持续在线沟通,应邀派出2名专家上台协助开展诊疗护理。
2022年11月5日,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吴虹林(左三)、魏明(左二)与台北动物园保育员(左一)、兽医(左四)一起拜会“团子”。 **发
之后,“团”传来了病情暂时稳定的好消息。 但自11月17日以来,“团块”癫痫频繁发作,一天发作数次,19日凌晨又连续3次癫痫发作。 台北动物园表示,综合评估“网约车”癫痫发作频率、用药控制难度、临床血常规指标差、苏醒后饮食和生活不畅的可能性等后,医疗团队从动物福利方面,忍痛放手,将“网约车”麻醉
“‘网约猫’是一只非常好的熊猫,在生病期间也会坦率地协助治疗。 ”想起“团子”生前的点滴,台北动物园大熊猫馆馆长陈玉燕忍不住落泪,说:“我们会尽可能快乐地度过最后一天。”
2005年5月,大陆方面宣布,大陆同胞将向台湾同胞赠送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经过两岸同胞和海外同胞的投票,这只熊猫被命名为“团”和“圆”。 2008年12月23日,“团团”“圆圆”越过海峡定居宝岛台湾,第二年农历元旦首次与台湾民众见面。 台湾同胞向大陆同胞捐赠了日本鹿“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和长鬃山羊“喜羊羊”“乐羊羊”,并于2011年4月在山东威海安家。
两只熊猫来了,岛内掀起了“熊猫热”,正式出道的第一天就有一万八千多人来看“香艳”,成为台北动物园的“明星”。 据台北动物园的统计,“团团”“圆圆”出道的2009年,动物园创下了360万入园者的记录。 这个记录直到孩子们的“圆子”诞生为止都没有被打破。
由于“网约车”身体呈圆形,园方将每天3次仰卧姿势纳入训练菜单,希望能设计出很多行动丰富的玩具,让“网约车”能多爬棵树。 由于2018年左上犬齿断裂,“团”成为世界上第一只戴牙套的大熊猫。
在台北动物园动物集团组长王怡敏眼里,“团”就像一个呆瓜男孩,是一个害羞、没有自信,但比“丸”更温柔的“暖男”。
“我们馆里有很多自称‘团嫂’的人,特别喜欢‘团嫂’。 那是因为有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我们对它进行医疗处理,它会感到不舒服,但第二天就忘了,还是和我们一样亲近。 ”王怡敏说。
2013年,“圆圆”在台上生下第一个宝宝,命名为“圆圆仔”。 7年后,“圆圆”生下了第二个“圆圆宝”。 这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深受台湾人民的喜爱,成为一代人童年的回忆。
网友“Brian Chan”说,自己当时经常看直播节目《天天看圆圆的孩子》,在视频中看到的“团团”“总是坐着静静地吃竹子,看起来像只好熊……”
网民“李思榆”说:“‘团’欢迎光临。 不痛了。 谢谢你来台湾。 我的孩子是看着你长大的。 ”
……
14年前,大熊猫以“团团”“圆圆”在台安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象征。 他们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无数欢乐和美好的记忆。 对于“团”不幸去世,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对“团”的病逝感到痛心和惋惜。 我们感谢两岸专案组、台北动物园及相关人员为拯救“团组织”所做的努力,希望两岸相关人员继续开展大熊猫保护交流合作。 她说大熊猫作为“国宝”值得两岸同胞珍惜。 两岸民心相通,有良性互动,必须共同珍惜和呵护。
重逢结束后,有时会感谢“团体”为两岸同胞留下的共同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