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发现广州一家公司开设淘宝店销售“云养”服务。 与网上的“云养猫犬”不同,这家公司宣称将与动物保护基地合作,“云养人”支付的部分费用用于动物保护。
有市民认为这种创新方式很好,可以满足市民“云养”的需求,为保护动物出一份力。 但是,市民的疑问可能存在商业含义强烈,资金去向不透明的问题。
在“云养淘宝店”截图“云养”导盲犬第一季99元“嘀嘀打车”上,“东盟国际志愿游”发布了“识别你的导盲犬”视频广告。 视频一播出,马上链接淘宝——“云养了你的导盲犬”——。
“云养”是一家名为“EASIN责任旅行”的淘宝店提供的服务。 宝贝详细栏目将“云养”介绍为“新文化体验服务”,“云养”不是“收养”,“云养是一种互动支持方式,导盲犬不带入家庭,而是住在适合现阶段的地方”
那么,“云养”能得到什么呢? 对此,该商家介绍说:“与单纯的捐赠不同,我们会让云养动物的所有者深入了解这个动物和这个群体的现状,从云养家长的角度参加其在线家长会,也参加在线见面的派对。” 也就是说,“云养”是“虚拟饲养”,并没有导盲犬,最多只是在线看望导盲犬。
“云养”服务因价格而异。 一种为99元/季度或200元/年,可获得电子版导盲犬季度云养证书,加入导盲犬“家长群”。 一个是500元/年,除了上述服务外,还可以获得免费参加导盲犬基地体验的名额。 这个名额的原价是128元。
对于“云养费”的去向,该商家表示,“云养”是“为导盲犬辅助养( 65% )导盲犬支付的食物、药品、营养品、基础生活硬件、人工费、工具费支出、科普宣传费支出等”和“东盟价值观传播”
除了“云养”导盲犬外,还提供“云养”候鸟、流浪狗、江豚、大象的服务,服务内容大同小异。
市民有疑问:有没有和动物保护基地合作? 钱的去向透明吗? 不过,对于这种“云养”模式,市民也抱有疑问。 杨阳(化名)日前在“嘀嘀打车”上看到这家公司推出的“云养”服务。 他本人很喜欢小动物,曾是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 因此,他很快就被“云养”所吸引。
“如果这个‘云养’服务是真的,就可以帮助动物保护组织。 事实上,许多动物保护组织的运营资金确实捉襟见肘。 ”但了解了这项服务的内容后,他又产生了疑问——这家公司真的与动物保护基地合作吗? 消费者为购买“云服务”而取出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凌先生说,他们与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确实有合作,但目前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将尽快在本周制成。 据她介绍,他们的“云养”服务推出才两个月,购买“云养”服务的客户就被拉进了导盲犬项目这样的群里,指导员通过群里分享云养犬的日常生活,“导盲犬到了什么阶段,等等
在这个“云服务”中,用户支付的钱,凌先生的公司占了35%。 她说,其中包括他们的传播基础成本。 那么,公司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吗? 据她说,现在项目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达成收支平衡”。
凌先生表示,目前购买他们“云养”服务的客户普遍受到好评,“如果有用户认为服务差,服务不完善”,或者对财务使用方向不满意,可以获得退款。
但是,募捐项目无法平衡这个动物保护组织的收支。 “实际上每月的支出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最严重的一个月几乎要支出4万多元钱。 ”陈嫱说。
“(我们)没有公开招募资格,所以我们除了企业赞助这一部分,募集资金非常困难。 ”导盲犬南方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表示,他们也希望借助一些互联网平台,“有更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导盲犬。”
派成立之前,陈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动物的。 “结果,一年的积蓄都没了,连生活费都没有,还得用信用卡借钱。 那时,我有点明白了。 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远了”。
但是,“云养”这种模式虽然是商业服务,但很容易被误解为慈善捐赠。 虽然本质上的性质不是募捐,但是对于购买了服务的人们,也有权知道钱的去向。
“正式合作需要明确的协议。 ”陈嫱说,“我们的钱项都要很明细的,怎么去公示,怎么去监督,我们对这个是非常非常谨慎的。”“我们收到所有的款项都是不能个人接收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对公来完成。所以,我们要做得特别公开和透明。如果万一中间有任何一个人来质疑,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追查所有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