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城市宠物犬猫数量突破1亿只大关,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065亿元,全国城市宠物(犬猫)主人达到6294万人,人均一只宠物“爱宠热”的背后,是广阔的商机。 随着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美容、宠物保险等各个环节的不断演变,宠物“生前之事”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宠物经济最后一环的“身后之事”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显示的成都市区为宠物提供葬礼服务的商家
1市场潜力大,行业门槛低
2021年1月,发表了《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突破1亿只大关,消费市场规模也达到2065亿元。 2020年,全国城镇饲养宠物(猫狗)的主人达到6294万人,人均每只宠物年消费额达到5172元。 作为宠物经济的“最后一环”,“宠物葬礼”这一概念自国外引入相关行业后,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家猫死于各种原因后,遗体也不再倾倒在垃圾场、河道、荒山上。
长期以来,向社会安置宠物遗体有三种选择:挖土掩埋、火化处理和遗弃。 但根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加工、擅自销毁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 ”
根据防疫规范,挖土掩埋宠物遗体至少需挖坑1.5米深,坑底喷洒2至5厘米厚的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防止宠物尸体腐烂污染土壤、水源等。 特别是生病隔离的宠物,如果植入深度不够,有可能导致病毒扩散。 对许多居住在城市的宠物主人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填埋场,但随意抛弃陪伴多年的另类“家人”,是大多数宠物主人无法接受的。 因此,宠物的葬礼成为许多饲养宠物的人的选择。
回答者供图
7月8日,成都市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司负责人姬宏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大多是对动物遗体进行火化,“宠物葬礼”的重点是对猫狗等家庭宠物遗体的处理,有火化、树葬、钅植葬等多种形式,包括一系列
回答者供图
大多数为宠物提供葬礼服务的公司都是24小时营业,为了不让走狗在家里停留太久,避免细菌、病毒等扩散。
2赚钱是服务,不是暴利行业
告别仪式、火化后,宠物主人面临着三种选择:将骨灰带回家,将骨灰留置在殡葬中心的骨灰墙上,让骨灰入土为安。 但是,和人类陵园一样,宠物陵园的模式也面临着邻居们的反对。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7年3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云霄宠物公墓因违反《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未按相关要求离开生活饮用水源地,未在宠物遗体上埋深坑,经消毒处理
回答者供图
严格说来,只有某企业获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通过第三方环评选择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向,才能为社会提供“宠物殡葬”服务。
3无证营业较多,处于灰色地带
除法律法规外,宠物殡葬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社会质疑:人管理不好,还需要管理猫和狗的尸体吗? 一位为了寻求匿名而从事了多年动物救助的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社会进步很快,另一方面社会在动物福利相关的话题上发生纠纷并不普遍。 “要改变中国人长期以来的观念,仅仅用10年或20年是不可能的。 对于宠物葬礼的发展和遇到的道德疑问,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