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国际扫盲日。 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盲人,导盲犬是他们出行的“眼睛”。 在现实中,他们带着导盲犬出行并不顺利,常常遭遇乘车困难、住宿困难等尴尬。
带着导盲犬出门很尴尬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徐健最近遇到了“不好的心事”,但她被拒绝带着导盲犬“白痴”出行。 事实上,这是她近一个月来第四次被拒绝。
徐健说,由于不了解“别扭”的工作性质,有人喜欢“别扭”,这会影响工作状态,盲人经常走错路摔伤。 徐健的手和膝盖上,至今还留有摔伤的痕迹。
徐健的“坏心事”不是一个例子。 今年5月,盲人歌手周云蓬在微博上发文称,他带着导盲犬“红彤彤”被拒入住酒店。 周云鹏在微博上说导盲犬的工作很辛苦,值得尊重。 他举了当时和他一起从大理出发去杭州、宁波、南京、上海的例子,熊登机前10个小时就不能喝水吃饭了,从杭州机场坐车去宁波,晕车,一下车就想吐,陪主要舞台演出。 他说,由于导盲犬带着盲人行走,拒绝它就相当于拒绝盲人。
安全和卫生令人怀疑
“狗是狗。 而且,这些狗的头很大。 口罩是狗最常用的防护工具,必须防患于未然。 ”北京市民吕先生说,不能接受不戴口罩的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
对此,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魏旭川表示,导盲犬领主外出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需要张口散热,戴口罩会影响工作。
“不用担心导盲犬会叫或咬。 ”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办公室负责人韩芳表示,导盲犬的选拔比选择航天员更严格,不仅要看品种、体型、身材,还要看家族遗传,看有无三代以上的伤害记录。 不仅具备性情好、平易近人、坚忍不拔等起码的基本条件,而且在训练的两三年间一旦暴露“恶习”,就会被淘汰。
“正因为不知道,才会有误会。 有必要普及知识。 必须让很多人认识到持证上岗的导盲犬是安全的。 ”韩芳介绍,国际上拉布拉多、金毛较为普遍,少量德牧和标准贵宾被选为导盲犬种,国内多使用拉布拉多和金毛。 目前,世界上从未发生过导盲犬伤人的事件。
不仅有人担心导盲犬受伤,也有人担心卫生问题。
“拒绝宠物入住是酒店行业的潜规则,一只宠物不能激怒其他住客。 ”一位酒店工作人员说。
期待导盲犬尽快被接受
魏旭川表示,国内导盲犬供应本来就严重短缺,如今导盲犬在乘车、飞机、住宿等出行上遇到一定限制,为此叹息。
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家导盲犬训练机构。 韩芳介绍,该基地成立12年来,已培养出服役的导盲犬154只,培训导盲犬90余只,基地每年成功培养的导盲犬数量从最初的1-2只增加到20只。 但是,我国目前有1700万盲人,导盲犬的数量还不够,也有可能到10年后申请成功。
导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种,可以快速安全地引导饲主离开障碍物,按照指示完成动作,寻找目的地。 接受训练的导盲犬可以记住坐下、睡觉、走路等30多个密码,以及商店、公园等5个以上的目的地。
专家提醒,合格的导盲犬温顺、聪明、稳定,不倾向于攻击人。 导盲犬戴上特制的马鞍,就会进入工作状态,集中精力听命令。 遇到导盲犬,不要呼吁、不要拒绝、不要抚摸、不要喂食。
韩芳表示,为了提高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国家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今年还出台了《导盲犬》的国家标准,很高兴。
重庆盲人女教师祝艳媚说,导盲犬“拉德”很幸运,还没坐过。 “过马路的时候,拉德救了我好几次。 被重庆媒体多次报道,成为了社区的“明星”。 ”事实上,为了避免“拉德”出行受阻,重庆市残联和盲人协会在当地社区、医院、银行、超市等许多地方做了大量工作。
魏旭川说,导盲犬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导盲犬的了解,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是一定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