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养犬热。 其中就有犬种,受到爱犬人士甚至普通农户的宠爱,风靡一时。
那个高大威猛,聪明,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 到时候,不管谁家有这样的猛狗,别人都会刮目相看。 因此,其价格也随之高涨,血统纯正的狗当时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这只狗是中国特有的世界闻名的“东方神犬”——藏獒。
藏獒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培育历史,在相关机构登记的46个犬种中,只有藏獒和沙皮犬被国际组织认定为“中国独特的犬种”。
但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藏獒饲养热度迅速降温,曾经在犬界群雄的身影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价值百万美元的犬王,现在却冷清地消失了呢? 藏獒的神话是怎么崩溃的,又去了哪里?
在随风盲目饲养的2002年,主编曾在合肥参观全国藏獒展览。 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瞠目结舌。 展览会上有“战神”、“褐红色的成年公獒”等名字,脖子上戴着红色的项圈。 据主人介绍,那是凶猛国王的象征,其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其后代,即使是一只小凶猛的女人也需要卖3万元以上。 零几年大家的月平均收入大部分在三千以内,也就是一只小狗相当于一年的工资。 因为它被称为藏獒。
可以看出,齐贝坦马蒂夫当时被炒得很旺。 一些有钱人和不富裕的人,谁都梦想拥有一只麦士提夫麦士提夫狗。 它甚至成了地位和当权者的象征。
2003年,魔法教练马俊仁突然进入养獒界,成立中国藏獒协会,亲自担任主席。
在名人效应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一股肆虐的热潮,不少人在不具备饲养大型犬条件的情况下,逆来顺受盲目饲养。
但是,养大型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特别是藏獒,很凶猛,有时需要专家护理。
这样,对于大多数反复无常、盲目地养凶猛狗的人来说,家里的神狗反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此后,由于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部分省市、地区相继出台限塑令,禁止饲养大型犬。 于是,一些倒霉的藏獒派人、遗弃、杀害自己的主人而被杀害。
过度繁殖、血脉错杂的西藏河曲地区是我国藏獒核心产区,分布在甘、川、青三省交界处,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长期精心培育,成为青藏高原藏犬中的公主。
河曲藏獒品种纯正,体型高大,性格刚毅,勇猛,对主人非常平易近人,对陌生人充满敌意。 藏獒看起来不聪明,其实很聪明。 只要藏獒护理在左右,豺狼和虎豹就害怕向牧民群轻举妄动。
再加上“身大如驴,轰轰烈烈如狮”,雄壮如喜马拉雅山,藏獒在藏族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优良的种獒往往被认为是活佛转世的骑师。
自从内地掀起藏獒热后,一些眼中钉的商人把目光投向河曲。 2000年左右,一头高70厘米、体重50公斤的藏獒,河曲收购价约6-7万,一头高75厘米以上、体重60公斤以上的藏獒,可卖到22万―30万的高价。 在利益的驱使下,河曲地区藏獒种群迅速流失。
被关在远离高原的藏獒狗窝里,成为新主人的摇钱树,他们下一个唯一的任务就是“生娃”、“生娃”、“生娃”。 这种过度、无序的繁殖,导致出生的幼犬血统得不到保证,质量下降,一代不如一代。
于是,似是而非的神、似是而非的藏獒大量出现。 这样的狗一旦被主人发现,大多会被主人抛弃,最终成为金钱交易的牺牲品。
在资源流失、种群枯竭的本世纪初,藏獒的价值逐渐为世人所认识,价值越来越高,却逐利成为买卖商品。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崔泰保教授自1994年起从事藏獒研究与保护工作。 当时河曲地区的藏獒数量还在8000多个,但1998年以后只剩下3000多个。 据统计,出口河曲外的獐犬平均以1,500多只的速度流向东南省和海外。
由于大量良种出口,核心产区藏獒面临“生存危机”,基群数量急剧减少,雌雄比例1:12严重失调。 如今,在自古以来盛产獐王的玛曲县境内找到一只肩高70厘米以上的公狗,是天方夜谭。 大量优良种质资源的流失,可以说严重破坏了藏獒原生地品种基因库。
“东方神犬”的命运也牵动着海外中国人的心。 港台著名演员张佩华11次进藏,克服各种困难,寻找心中向往的神犬。
他还不惜重金,多次组团赴美考察流失海外的藏獒。 作为炎黄子孙,作为藏獒的守护者,他们共同培育出品质一流的纯种藏獒,有着在世界犬业联合会大会上恢复“东方神犬”威名的共同愿望。
结语:曾经轻易看到的藏獒,如今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主编认为这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因为盲目的爱和支持,反而会危害事情本身。 藏獒来自高原,应该送回高原。 那才是真正的家园,在喜欢的雪山、草原,以及神圣的使命——广袤的草原上为自己的主人守护白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