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只有两种猫科动物之一,豹猫在2021年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三有”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另一种猫科动物雪豹多年未在海南出现,因此豹猫已成为海南猫科动物的主要代表。 据介绍,豹猫主要栖息在山地林区、郊野灌木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在低海拔海岸带至海拔3000米的山林区,是半开放的珍稀树木茂盛中数量最多的。
“我和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巡视护理的要求采集了第一次监控数据后,发现了这个‘意外’入侵的小家伙,经过专家根据体型、双脚图案等特征判定,发现是豹猫,大家都很吃惊。 ”海南西岸农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吕庆沼表示,除了豹猫外,公园还通过红外摄像头记录到了红原鸡、白胸苦恶鸟等其他野生保护动物。
今年5月,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开展生物本底调查时,安装了约20台红外线照相机。 监测对象以湿地兽类为主,通过红外自动触发功能进行全天候日记记录、监测。 “安装这个红外线照相机的地方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原生林,是豹猫喜欢出入的地方。 但是根据红外线摄像机的数据,发现了各个摄像机的设置高度稍高,监视视野存在死角,目前正在重新设置的问题。 ”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美表示,随着其他红外相机数据读取和湿地巡查保护工作的深入,期待能获得更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
椰子视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现身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口畑榃湿地研究所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2021年11月10日上午10点43分,一只豹猫的身影从镜头前匆匆而过,只出现了2秒。 过了一会儿,10点50分,豹猫再次回到镜头前,这次站在镜头前,观察了10秒钟才离开画面。 12月16日18时53分,红外线摄像头监测到豹猫的出现。
豹猫又称“野猫”或“山猫”,与家猫不同的是体型较大,身上的花纹主要由斑点组成,主要以食用各种鼠类为食,在控制鼠害方面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2021年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豹猫由“三有动物”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海南只有两种猫科动物。 是豹子和豹猫。 豹子多年来在海南不见踪迹,豹猫成为海南猫科动物的主要代表。 据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主编的《海南陆栖脊椎动物检索》书介绍,豹猫分布在儋州、万宁、乐东、东方、白沙等市县和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林区。
豹猫不仅分布广泛,而且能适应从森林到湿地、从乡村到城镇的各种生境。 “近年来,我们在海口的郊野和村庄附近发现了豹猫的粪便和痕迹,有时非常接近人类的活动范围。 ”海口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在五源河湿地公益保护地项目支持下,海口榃湿地研究所从2021年9月开始,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安装9台红外摄像头进行兽类监测。
“我们这次在五源河全流域的很多地方频繁监视了豹猫活动的痕迹。 这表明有一只豹猫的种群生活在五源河区域。 ”卢先生说,豹猫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在海口郊外监测豹猫是意料之中的,但没想到能在离市中心很近的地方发现豹猫的踪迹。
豹猫为什么会出现在城市里? “豹猫这样的小型动物,对栖息环境要求并不苛刻,碎片化的栖息环境也能生存下来。”卢先生表示,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自2017年建成以来,通过河道生态化管理、湿地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建设等工作, 为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鳗鱼、天鹅、野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陆续被发现,“明星种”栗喉蜂虎更是在此繁衍了多年。 豹猫的发现标志着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有望有更多的本土野生动物为城市提供栖息地。
在此之前,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设置的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了红原鸡、蓝鳍金枪鱼、褐翅鸦杜鹃、红松鼠、蓝画眉、娃娃鱼、鹌鹑、喜鹊等8种野生动物,其中红原鸡、褐翅杜鹃
“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卢刚认为,此次豹猫在城市受到监测,让人思考如何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城市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 卢刚也希望海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给本土野生动物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