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宠物的最好地方是主人的心。 ”这个标语贴在洗衣店最显眼的位置。
结束了与众不同的民宿生意,花光了40多万美元的积蓄,90后的她,选择了“进军”宠物葬礼这个不受欢迎的行业。
随着时代的变化,宠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意义,比如“家人”。 干阿里说:“因为是家人,所以希望大家有尊严,更体面地离开世界。”
九成的“铲屎官”不知道宠物的葬礼
临近清明节,很多人去墓地扫墓,缅怀逝者亲属。 对于成都市民麦老师来说,另一位特殊的“亲人”需要悼念——半个月前去世的宠物狗“大麦”。
大麦是麦老师养了5年的拉布拉多犬。 “我看着它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长大。 大麦死去的时候,除了伤心之外,我只有一个想法,让他好好去了。”于是,麦老师开始在网上搜索宠物葬礼的内容,最后找到了乾雅莉的店。
预约服务后,宠物殡仪馆去接大麦遗体,经过擦拭血迹、打理毛发、修剪指甲等细致操作后,大麦被放进了装满鲜花的冰棺里。 在告别室里,麦老师读了自己为大麦写的悼词,和它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随后,大麦遗体被送往崇州无害化处理厂火化,骨灰最后返回殡仪馆永久收藏。
2019年11月开业以来的5个多月里,德拉里亚的殡仪馆为47只宠物提供了这样的葬礼服务。 清明前夕,许多主人来到馆内悼念自己已故的爱宠人士。
“大多数宠物去世后,主人只能把遗体用塑料袋包起来扔掉或埋葬。 这样做既不环保,也让很多主人感到遗憾。 ”三年前,干雅莉的宠物兔“达兔”去世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宠物葬礼设施,只好在简陋的私人焚烧厂火化,这一点久久不能释怀。
“后来,我发现很多朋友都遇到了同样的尴尬。 ”乾坤发现,身边九成以上的“铲屎官”朋友,都喜欢宠物,愿意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甚至愿意为此买单。
德拉里亚意识到宠物葬礼存在的意义,看到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她关闭了经营多年的民宿,在三圣乡附近开设了成都首家宠物无害化处理殡仪馆,提供宠物遗体整理、环保火化、骨灰存放等一条龙服务。
商机大的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据3《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道,2019年中国宠物饲养用户数达到9915万人,平均每14人中就有一人饲养宠物。 宠物消费规模更是达到2024亿元,饲养一只宠物的平均年费达到五千元以上。 其中,成都进入全国宠物消费规模城市第四位。
“我们的顾客不仅有80多岁、90多岁的年轻人,还有50多岁的中年人。 ”德拉里亚表示,目前国内宠物行业的发展重点是购买和养育,宠物的葬礼几乎是消费的蓝海。
开店前,干雅莉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一线城市考察,距离日本最远。 我们发现欧美和日本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宠物葬礼市场,但国内才刚刚起步,政策和监管几乎是空白。
“准备之初,我们只能参照《动物防疫法》、《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文件,但与宠物葬礼相关的内容很少。 ”干雅莉表示,受传统“入土为安”思想的影响,很多宠物主人都希望宠物死后能有墓地,或者借鉴国外进行“树葬”。 “因为这样的做法会涉及违法用地,所以决定火化后以骨灰龛的方式安置。 ”
但由于政策没有保障,干雅莉始终不能完全放心,害怕有一天突然取消宠物的葬礼。 “现在,我最大的期待是相关法律法规早日出台,让所有宠物都善战,所有‘铲屎官’都能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