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科普避雷!家中“神奇动植物”,可能是国家级保护对象

扫码手机浏览

  在“吸猫”“猎狗”流行的今天,有些人认为饲养特殊的宠物和植物是时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可以在家里饲养,很多“异宠”“异草”其实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擅自猎捕、买卖、饲养、栽培是违法的。 近日,正义网邀请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黄皓翔和许蕾,为避开饲养宠物种花草的“雷区”开设检察官公开课。

  “奇花异草”不能随便种

  你知道“金毛犬”不能养吗? 这不是动物,而是一种大型的陆生蕨,因为露出地面的部分覆盖着金黄色毛茸茸的像伏地一样的金毛狗头。 起源于侏罗纪时代,被誉为植物界“世代”最高的“活化石”,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由于其出众的外貌,金橘逐渐成为“网红植物”,一些消费者出于猎奇心理高价搜索,一些花卉经营者铤而走险。

  检方调查上海花卉市场老板王某,收购金毛狗蕨在自己店里出售。 侦查机关现场查获未售出的金毛犬蕨200余株,经鉴定均为野生株。 上海市因不属于金翅雀原生地,且保育不当,经现场排查,部分金翅雀根茎金色绒毛腐烂、叶子焦黑……最后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检察机关对民事公益诉讼中首次涉及的金翅雀原生环境

  另一种“网红植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不仅是脸,茎块也是“龙骨风”的中药,现在违法采伐后作为观赏盆栽和药材出售。 许蕾分享了一个案例。 “曾经有药商非法采伐樱花自然保护区内100余株樱花树,被检察机关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提起公诉。 ”

  “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受法律保护,禁止非法采伐、破坏。 ”许蕾说,我国法律法规对野生植物保护已有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破坏生长环境; 采集国家二级野生植物,应当由采集地县级人民**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

  “珍奇宠”不能随便养

  除了网红植物,饲养宠物也要注意物种的选择,看起来不太普通的宠物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黄皓翔说:“近年来,花纹各异的陆龟进入人们的视野,质量好的陆龟能卖到5到6位数的价格。 我们处理过事件。 黄氏在花鸟市场开设宠物店,销售各种陆龟获利。 民警在那家店铺查获了多只骷髅头龟和红腿陆龟。 均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种,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最终,黄某因犯非法贩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也有人饲养“蟒蛇”等动物,但蟒蛇不是我国的原生物种,也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种,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黄皓翔说:“个人不允许饲养蟒蛇。 擅自饲养很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对饲养人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如果涉及的蟒蛇数量多、价值高,就有可能触犯刑法”。

  “此外,图案类似豹子的藁猫也是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能进行空中悬停的猛禽红隼、聪明可爱的猕猴等,已注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允许捕捉、销售、购买、运输等行为。 否则,可能会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并受到刑事追究。 ”徐蕾补充说。

  有人认为自己购买这些野生动物不是为了要害,而是为了保护和爱,许蕾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固有的生存环境,维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实际事件中也发现,大多数喜爱野生动物的饲养者没有饲养繁殖经验,因此野生动物死亡的情况较多。 “爱”就是让野生动物在自己的领土上自由生活,这才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体现。 ”

  饲养宠物的“四个注意事项”

  “一些爱好者对《异宠》、《奇花》有一定了解后,出于炫耀等心理,擅自购买、饲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物种,甚至连国家一、二级野生动植物保护,都违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触犯了刑法底线”对此,黄皓翔结合办案实践,给出了四点需要注意的内容。

  其一,不要随便在网络平台上购买来路不明的野生动物作为宠物。 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使用“模型、人偶”等文字逃避网络监管销售的野生动物,很可能是珍贵且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其二,如果不知道自己购买的动物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可以打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微信小程序进行查询。

  其三,不要因为猎奇心理购买异种宠物。 饲养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的方法很复杂,饲养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死亡。 即使将其放生,也有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四,在网络平台上发现涉嫌非法买卖、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及时通报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

  人类尊重自然,尊敬自然,野生动植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家园,野生动植物生活在自己的生态环境中,才是真正的爱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