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市民对遛狗不拉绳、不及时处理狗屎等做法,让不少怕狗的居民在外出时一筹莫展。 那么,对于这些不文明的养狗行为,有没有有效的约束方法呢? 据悉,在此期间,上海警方正在采取新的对策。
进入夏季以来,徐汇区中心医院犬伤门诊每天接待100多名患者。 很多人走在路上被别人放的宠物狗咬了。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伟表示,接收患者每天应该超过150人,其中被别人饲养的宠物咬伤的比例应该超过50%。 这个数据看起来有点令人吃惊,但是看了平时道路上的这样的影像也能明白。 例如,有人遛狗时也不系绳子。
一些大型犬在后面跑,到处撒尿拉屎。
业主必须在私家车轮胎处放置木板,但在居民区附近的道路上,到处可见狗屎,不小心就能弄到手。
现行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其中对养犬需要证件、个人不得养狗、遛狗时需要系牵引带等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取证难、执法成本高等原因,8年多来频繁遭遇执行困难。 目前,上海全市宠物狗数量百万只左右,经依法证明的宠物狗不到两成。 为了进一步推广文明养犬,加强依法管理,作为犬类管理的主要部门之一,警方大力推进《养犬条例》修订。
另外,简化养犬证明书、收养等手续,用智能手段限制养犬行为等也在试验中。 养犬人可以通过手机APP出具证明,并附上电子狗牌。 此外,新的电子狗牌、狗环也通过信息收集,帮助养犬养成拴狗绳、戴狗套等文明习惯。 例如,如果宠物狗太远,手机可以实时发出警报。
“平时使用最多的是这个遛狗功能,把它联系在一起的电子狗牌,可以定位在狗现在的位置。 ”通气会上,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姜晓东介绍说。 “狗圈有信息化的应用。 例如,不拉狗,不拉绳子,不拉那只狗的步调和狗的绳子,这是不同的。 比如戴口罩、不戴口罩,狗的呼吸就会不一样,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技术,我们可以在狗圈里不断积累我们的诚信点。 ”
宠物主人徐先生也认为,问题出在主人身上。 狗的主人在狗很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引导它,或者放任它的坏习惯。 毕竟,狗和孩子一样,之所以不明白这一点,是因为需要别人教。 上海警方表示,在提高养犬辨证便利化的同时,将不间断地打击整治违法养犬行为。 通过“胡萝卜加大棒”手段,将更多的宠物狗纳入正规管理体系,不断推进文明养犬氛围的培育。 不少宠物业内人士表示,宠物本身的一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饲主要了解规则,通过办理犬证、将狗绳之以法等措施,对狗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 上海警方也在推进相关条例修订的同时,为遵守犬证等规则的犬只主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对于不遵守规则或者明知故犯的犬只主人,也应对他们不文明的养狗行为,采取相应的整治行动,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