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9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19年中国城镇饲养宠物狗的猫数量达到9915万只。 皮肤病是宠物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大。
希望通过查阅和整理宠物诊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分析常见皮肤病的临床发病情况、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为宠物皮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犬猫皮肤病临床调查结果
感染情况
在调查地区6家宠物诊疗机构8212例病例报告中,皮肤病病例数为2065例,占临床随访总病例数的25.15%。 这2065例皮肤病共发现22种病原,其中尘螨、蚤、疥螨感染,犬小孢子菌、马拉色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率最高,其感染部位可累及全身,同一病原可能有不同的发病部位,其中耳、耳
流行情况
2065例犬猫皮肤病共包括27个犬种11个猫种,其中感染率较高的犬种依次为金毛、贵宾、土狗、阿拉斯加、拉布拉多、西伯利亚雪橇犬、柯基犬等; 猫感染率较高的有猫、英短、美短、蓝白、波斯猫等,幼年猫狗(1~12月龄)发病率最高。
调查结果显示,犬猫皮肤病春季发病率最高,夏秋发病率次之,冬季最低,犬猫皮肤病可能四季发病,须注意全年防护。
犬猫皮肤病诊断要点
通过分析和比较宠物皮肤病的临床症状,总结了犬猫皮肤病的诊断要点。
皮肤病的识别
临床上识别犬猫皮肤病主要有三个要点:
通过问诊,了解宠物的发病史、日常生活环境、饲养管理方式及饮食情况等。
了解患病部位是否出现丘疹、脓疱、脱发、秃顶、瘙痒、鳞屑、痂皮、糜烂、溃疡、红斑、色素变化、浆液渗出、肿块、苔藓等现象。
闻到生病的宠物,大多数宠物的皮肤病体表会散发腥味等异味。
皮肤病的诊断
在初步识别皮肤病的基础上,可通过被毛检查、皮肤刮除、细胞学检查、伍氏灯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等检查方式确定病原。 目前兽医临床上皮肤刮除技术最常见,主要用于体外寄生虫和真菌检查,该方法简单,可提供有价值的病理资料; 另外,在有条件的动物诊疗设施中,可以用低音喇叭检测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苔藓菌,也可以通过激素测定疑似内分泌障碍引起的皮肤疾病。
但大多数皮肤病症状并非孤立存在,部分为并发症,需要综合识别诊断。
犬猫皮肤病防控措施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大量临床实践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大多数病例幼犬发病率高,寄生虫感染较多,蚤、蜱等寄生虫可能作为许多疾病的中间宿主向人类传播重大疾病,应高度重视。
日常饲养中宠物主人要注意:
应定期消毒饲养环境,保持犬猫舍、犬猫笼、犬猫用品等的通风、干燥、卫生。
定期对宠物进行沐浴清洁,提高宠物体表清洁度。
加强幼犬皮肤病防护,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宠物身体抗病能力。
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饲养宠物过程中,出现红斑、丘疹、脓疱、脱发、鳞屑、痂皮、瘙痒等症状的,应当及时到宠物诊疗机构就诊。
在治疗犬猫皮肤病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是对宠物患病部位进行剃毛,使病情充分暴露,便于外用药涂片治疗; 化学规律是对症治疗,可以激素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相结合。 此外,还可将一些中药用作辅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