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只狗、一个机器人,这部极简主义科幻电影以最小的角色和故事,讲述了末世保存希望、传递信任的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汤姆汉克斯主演,电影的片名可能是《杰夫》,而不是《芬奇》。 毕竟,无论从剧本的走向,还是从“角色”的新意来看,刚刚问世的机器人“杰夫”似乎才是电影的主角。 在这个特殊的“流浪家族”中,“父亲”的角色承载着过去,“儿子”预示着未来。 它的机械身体和芯片的大脑,蕴含着很多超越传统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特别是感情上的潜力,感慨万千——也许,地球上最后的“人”,真的是机器人。
在好莱坞,汉克斯的演技和票房自不必说,即使这部《芬奇》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后改为在流媒体上上映,汉克斯作为海报的主体,一眼就能向观众说:“这很靠谱。” 联想到他近年的作品《灰猎犬号》《萨利机长》《世界新闻》和早年的人物形象和寓言感更接近的《荒岛余生》,总之有汉克斯就有责任,就有希望。
现在,世界性的流行持续着,汉克斯自己也不幸感染过新冠。 他出演这样一部《全人类濒临灭绝》的晚期作品,增加了偶然的警示意义。 同样是孤独的学生,《荒岛余生》里的汉克斯需要挖木取火,像罗宾逊一样利用最原始的自然条件求生;《芬奇》中的他,虽然会使用一些电脑、电力、汽车这样的科技产品和工具,看起来容易操作,但实际上更悲观。 前者还有“文明世界”,后者有荒废的废土世界,所以未来无法预测。
在《芬奇》中,造成这种大灾害的原因是太阳耀斑、臭氧层空洞、超强紫外线导致地表不适合人类居住,芬奇稍微暴露在阳光下会灼伤皮肤。 影片没有详述,但这种灾害最直接的影响是农作物大幅减产、植被和动物大量死亡、自然环境荒漠化。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不再富裕,就容易导致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国家、法律、道德也失去作用,所有人都陷入野蛮攻击和自我保护。
“灾害的原因不是火炬而是恐慌,社会秩序消失了。 ”芬奇在电影里已经掌握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在很多末日电影《末日危途》《猩球崛起3》《我是传奇》0《匹诺曹》0等中,无论是面向科幻还是面向丧尸,都不会像这样遭遇“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吧
相比之下,芬奇和杰夫虽然惊险,但不能说是“灭绝”。 也就是说,掉进别人的陷阱,被暗夜追踪,遭遇龙卷风,“坏人”没有出现。 萨普什尼克教练显然要走“终极惊悚风”。 多是渲染气氛,最终归于人与机器的“父爱”。 这在传统的公路电影中也很常见。
以芬奇独立发明杰夫的能力,他绝对是人工智能和机器自动化方面的顶尖专家,杰夫作为他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 这个“人工生命”的设定,也和意大利的古典童话《匹诺曹》相似。 巧合的是,汉克斯的下一部作品是迪士尼真人版《荒岛余生》,他饰演皮诺奇的父亲,老木匠杰佩托。 芬奇是科幻版的杰佩托,他用自己巧妙的手段创造了新的“皮诺奇”,赋予了它生命,启发了它的三观,最后也可以说是放手去冒险进入了广阔的世界。 最宝贵的是,芬奇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创造者,而是“有点急躁的老工程师”。 杰夫的初衷不过是想给小狗留个机器人保姆。 “我知道你昨天来到这个世界,但你应该长大。 ”但是,在和这个“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他又有了很多期待。 我希望杰夫能正确理解有超能力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人类的感情……毕竟作为碳基生物的自己,时间已经不长了。
在一棵叫做“机器人”的科技树上,能结出很多惊人的果实真是太好了。 杰夫的《身》比《银翼杀手》的《排球威尔逊》、鲁滨逊的《星期五》更增添了启示录的情趣。 在机器人最重要的逻辑设定中,芬奇扩展了阿西莫夫的经典《机器人三定律》,增加了第四条。 “永远保护狗,优先于其他法则。 ’这不仅是幽默,也表明如果有一天芬奇不在了,杰夫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因为杰夫的疏忽成为机器狗的牺牲品,以及狗抵达旧金山后的命运,都有着预计依然存在各种危机的伏笔。
从杰夫路的表现来看,这个笨拙、可怜的机器男孩,其实是个天才。 没有做过任何调试实验的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人类各种命令和交流的反馈。 原本只是遛狗和开罐头机器操作的需要,不久就可以进行开车和救援等复杂同步的工作了。
电影里有细节。 杰夫脑子里掉过螺丝。 好像是“脑子进水了”的隐喻,后来一拍螺丝,仿佛一下子“炸开了洞”,有了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了人工智能的飞跃。 机器人、克隆人、生物化学家、克隆人……这些“人工生命”最难的是情感系统的自发和适应。 所以在010-30000中,罗伊的遗嘱诗如此感人。
芬奇,和小狗同行的那天,杰夫迅速掌握了人类感情的重要因素。 在芬奇临终之际,当他谈到与旧金山大桥的羁绊时,他似乎已经明白人类的“父子关系”是基于信任而不是电脑的指令。 从此,杰夫真正继承了芬奇的遗志,真正意识到了生命延续的伟大。 这个“皮诺曹”不仅仅是榆树和金属的脑袋,还真的成了“他”。 (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