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马上评|不喜欢狗就毒狗?为什么总有人爱走极端

扫码手机浏览

  狗的主人晒黑了说爱犬被毒死了

  网友对于成都出现的多起“毒狗”现象,是否属实,是否如网络报道的那么多,相信警方的调查会得出权威结论。 但是,法律常识确认了在公共场所投入有毒物质,无论动机如何,都是违法行为。 结果,不仅会危害宠物和其他动物,还可能带来孩子误食的风险。 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受到严厉谴责。

  但有声音说,这样做有助于倒逼养犬文明。 这个说法不成立。 当然,“投毒”者的动机,是对不文明养狗行为的“报复”,还是仅仅出于极端“恨狗”的思维,甚至是纯粹的剖腹行为,还不能确定。 单从手段来看,也有“以暴制暴”之嫌,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文明,只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在宠物饲养问题上的对立。 指望这种极端手段来提高文明水位,可以说很奇怪,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在某些社会,有些人不喜欢狗,有些人把宠物狗当成“家人”。 这是普通的现象。 但是,无论你怎么看宠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 如果从讨厌狗开始在公共区域投毒,疼爱狗变成了对狗在公共空间的行为放任自流,那显然是错误的。

  从社会的基本面来说,我们相信极少有极端厌恶狗和极端不负责任的养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放大相关议题的感情冲突。 之所以有“毒犬”行为,是因为很少一部分人把宠物狗乃至养狗作为自己的对立面,这种观念不仅偏激,而且可能危害公共安全。

  互联网时代的困境之一是,一些极端的思维很可能被“信息茧房”放大了。 发现成都当地有人“憎恨狗群”,在群里长期讨论如何毒死狗的现象。 另外,在一些网络论坛和论坛上,也有不少类似的讨论。 也就是说,想法和态度相似的人聚集在同一个封闭的网络空间里,只会不断强化自己固有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孤僻。 道理很简单,他们完全听不见,也不想听不同的声音。

  文明养狗和其他宠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毒犬”事件也提醒相关问题可能存在新的社会风险。

  必须明确。 首先,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文明的养狗规范,甚至将狗绳之以法,一些人不文明饲养宠物的行为,绝不是“毒狗”的理由。 其次,无论个人对饲养宠物的态度是什么,都不应该走向极端化。 建立社会文明需要达成容忍和理解的“公约数”,而不是造成偏激和对抗的破坏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