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2点睡觉……45岁的市民善有时为了野狗一天只睡2个小时。 在偶然的救助下,她从此再也和狗分不开身了。 15年间,善先生花费20多万元,先后救助流浪狗近千只。 因此,她与家人的对立加剧,自己也陷入了资金困境。 业内人士呼吁,流浪狗救助还需要理性,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需要保证自己正常生活中的救助是真正的正能量。
爱
从喂食到基地建设
救助近千条流浪狗
“基地建设,陆续收养了流浪狗。 令人气愤的是,有人知道这里有接收动物的地方,就把自己遗弃的狗送来,也有刚出生不久的乳狗,身上还沾着胎血。 ”善说,看到猫狗越来越多,自己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很担心
已经花了几十万
为此和家人吵架
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善在朋友圈发布了“求助”的信息,并成立和加入了几个救助小组。 想动员爱狗人士捐款、救助、领养,但最终效果只有:人。 “如果是一个近70人的小组,有两个人能捐钱或东西就好了。 几乎没有收养。 ’如果打不开货源,就只能节约日常开支。 因为买狗粮太贵了,善先生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早市买一堆玉米面、猪肝、便宜的鸡肉,8点开始蒸玉米饼,每天蒸5个大锅。 10点到11点,善先生从家里来到基地,养狗后开始打扫基地。 打扫粪便、清洗狗窝、检查动物们的健康状况,一般要忙三个小时,善先生回家后给孩子做饭。 下午3点到5点,善先生开始饲养在自己家附近“散养”的流浪动物们,喂食后上街买菜给家人做晚饭。 有一天,善有时只能睡2~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