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谭】
“奶狗”流行语是语言的矮化,它不仅不够高雅,缺乏美感,还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我们对某些人的轻蔑和侮辱。
习惯了“小狗”这个称呼,要更加警惕
电视屏幕上刮起了“小恋”“姐弟恋”之类的“小恋”之风,“乳狗”逐渐成为新兴网络流行语。 “小狼犬”一词由“小狼犬”派生而来,在“小狼犬”“小乳犬”走红后,“老狗x”一词应运而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对着屏幕上的“小奶狗”舔屏,这些词原本的轻蔑色彩逐渐消失,不少男性也用这个词来自嘲。 当我还是“小奶狗”的时候,我说过你们喜欢成熟稳重。 当我成为“老狗x”的时候,你说你喜欢“乳狗”。 很少有人觉得说这些话时有什么不妥,这正是值得警惕的。
在网络上,“狼狗”这个词还没被用来形容年龄较小、但男友精力充沛的帅气男性之前,社会上就已经使用过“狼狗”这个词了。 例如,在台湾,“狼犬”是对女性饲养的年轻力壮的情夫的“称呼”,与“白脸”一词略有相似。 强调男性被饲养、玩耍、支配的属性,有点权力色彩交易的色情性质。 所以,“狼狗”的本义是不雅的,一般出没于社会的谣言,不能上桌。
单从语言来看,从“狼狗”“乳狗”到“老狗x”,越来越露骨,越来越“下流”。 面对这一趋势,一些人认为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没必要担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雅的话语会被自然淘汰。
确实,流行语交替的兴亡史,也是社会的发展史。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脱贫致富”,到90年代的“老大哥”、“BP机”,再到新世纪初的“毫米”、“呵呵”,都可以窥见时代的变化轨迹。
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反映时代的变化,是因为它贴近时代,具有时代的体温,而不是因为它有与时代发展相悖的浅薄和粗俗。 社会发展不是容忍粗俗流行语泛滥的理由,否则我们陷入失去价值判断的相对主义的好坏都收了,最后往往只剩下坏事。 失去了文明和优雅,最后只有丑陋和粗俗。
流行语会导致语言消瘦,冒犯人格
孔子说:“不学诗,就无话可说。” 不学《诗经》当然可以说,但是孔子不学《诗经》,积累丰富高雅的语言,从中不能感受到天真的感情、是非善恶的观念、人世间的哲学,就会待人接物
你会发现语言不仅仅是一个词,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怎么说,怎么说,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影响很大。
“小奶狗”式的语言,不仅不文雅,而且瘦弱,缺乏创造性。 例如,古人可以说“外貌重于潘安”、“玉树临风”、“顾望神飞”,后来我们只说“高富帅”,现在只说“小狼狗”、“小乳狗”,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很贫乏
从最初的“X线”“X线”“绿茶x”,到现在的“奶狗”“老狗x”,我们可以看到粗俗的流行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贬低和矮化某些群体的色彩,最终固化了社会歧视有些人会说,我们也在用这些话自嘲,我们并没有歧视。
但是,自嘲并不表明我们消除了对其他群体的不尊重、对立和敌意。 正是我们承认了这种歧视,否则就没有“嘲笑”这个词。 例如,有人在说的时候,我已经是“老狗x”了。 这看起来像是自嘲,其实他已经把老年人都归类为“老狗x”。
社会学家高夫曼指出,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正常人”,把别人看成“不是真正的人”时,就会把别人当成矮子,随之而来的就是随意泼脏水和歧视。 “奶狗”流行语是语言的矮化,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我们对某些人的轻蔑和侮辱。
因此,对粗俗流行语说“不”并不是伪道学的严格要求,它关系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关系到更深层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关系到更健康、更文明的公共讨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