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宠物会希望每天抱着大钂的食物放在它面前吗? 还是说,你认为你希望通过训练获得报酬?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铲屎官肯定认为:“那一定是什么都不做,有食物是最好的选择。”
但事实却大相径庭,科学家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不喜欢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
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是在1963年一位名叫格伦齐森的生物学家进行实验的时候。
他把一些老鼠关在单独的箱子里,箱子的一角放着免费的食物。
另一个角落里放着装置,老鼠需要通过推杠杆来获得食物……
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老鼠偏向于按杠杆获取食物,而没有选择免费的午餐。
格伦还寻找人类、黑猩猩、鸡、狗、猪、羊、鸽子、长颈鹿、灰熊等生物,发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格伦把这种行为称为contrafreeloading,意味着即使可以直接吃食物,动物也想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但在众多生物中,没有这种“contrafreeloading行为”的只有一种生物,那就是猫……
1971年,格伦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猫是否存在“不劳而获”的基因。
他们把六只受过训练的猫放进了观察箱,箱子里依然放着上述两种东西。
与其他生物不同,这六只猫试图吃掉盘子里的食物,然后触摸开关以获得食物。
基于这个结果,格伦和他的团队发表了论文,称猫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
有趣的是,这个结果距今已经过了50年,很多科学家也很好奇。 猫克服了身体的“懒惰癌”吗?
于是在去年年末,加州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者重复了这个实验。
与50年前不同,这次选择了17只不育猫,在此之前放置了两个装置。
一个需要通过思考获得食物,另一个可以直接获得食物。
但是最终的结果和50年前一样,这17只猫先吃了右边盘子里的食物,然后想了怎么破解左边的秘密装置。
这再次证明了猫的身体不存在“contrafreeloading行为”,它们是真正的“美味懒惰”……
但对于这一结果,不少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人为猫的“不劳而获”行为辩解。
其中支持率最高的说法之一是猫行为学家迈克尔德尔加多提出的,他说。
猫之所以不费力地行动,是因为它们觅食的方式与其他动物不同。
许多动物通过鼻子闻来获得食物,而猫通过打猎来获得食物。
也就是说,猫的体内并不存在“contrafreeloading行为”,而是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猫。
米克尔假设,如果把食物放在遥控玩具车里代替实验中的静止食物,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对此,也有人反驳说,格伦教授进行实验时,也在研究鬃毛和猎豹等通过嗅觉获取食物的生物,它们也表现出了contrafreeloading的行为。
所以,其他动物为什么有contrafreeloading行为,猫为什么没有这种行为,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如果大家也有空的话,可以在家里做这个小实验哦。 也许,你家的猫有contrafreeloading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