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数量一度达到12亿,高原鼠兔泛滥成灾,为何还要感谢它?

扫码手机浏览

  澳大利亚的兔子战争经过150多年的争夺,人类还没有占据优势。 像兔子这样繁殖力强的动物,一旦天敌的限制消失,其数量容易面临爆炸性的增加。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着这样的动物,高原鼠兔。 听名字,既像老鼠也像兔子,但不是老鼠也不是兔子。 单从他的脸来说,圆圆的耳朵,其实很像老鼠,但他们的习性和兔子非常接近。 所以才被命名为鼠兔。

  再加上老鼠兔子的耳朵比老鼠和兔子小得多,成年高原老鼠兔子的体重不足200克,体长一般在10到20厘米之间,身体大小在老鼠和兔子之间。 这两个特点使其成为散热量相对较小、耐寒的动物。 一般不耐热,可以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但温度高的地区不能接受。 北美鼠兔在25.5以上的环境中,6小时有生命危险。 这也是我国鼠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原因。

  高原环境恶劣、温度低,在这种环境中残留的动植物很少,但它们不同,它们的喜寒习性在这里能很好地生存繁殖,一次达到12亿只。 此后,由于当时高原草场退化,不同地区草场沙化严重,人们普遍认为自然泛滥的鼠兔会把草原上的草吃光,破坏草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老鼠这个名字曾经与“草原上的害兽”有关。

  草原上的牧民曾经讨厌高原上的老鼠兔子和兔子。 他们的数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食物是草。 再加上老鼠兔子和老鼠很像,很容易联想到他和喜欢偷食物的老鼠。

  他们认为鼠兔泛滥量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大量啃食草原草皮也给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畜牧效率低下,过度啃食很可能导致植被破坏,草原泥沙化,引起沙尘暴天气。

  再加上善于挖洞,人们认为这些洞加速了水土流失,阻碍了植物的生长。 因此,为了当地的环境,1958年的时候,开始了大规模的灭鼠兔子的行动。

  其中青海省一年投入3500万元在近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撒毒灭兔。 但是老鼠兔子真的被冤枉了。

  事实上,草原环境的迅速恶化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草场退化大概率是过度放牧造成的。 相关人士在经过研究后表示,鼠兔比优质草场更经常出现在植被覆盖比较少的地区。 在植被高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很难找到鼠兔的踪迹。 因为在植被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鼠兔很难发现捕食者的踪迹,所以为了避免危险,会选择草不太茂盛、不高的地区。 高原鼠兔啃食食草叶片时,补偿效应刺激植被生长。

  高原鼠兔不仅能刺激植被生产,而且喜欢挖洞,所以高原鼠兔挖洞时可以顺便将硬化的土地还给土,有利于土壤营养物质的吸收。 专家还发现,在他们活跃的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也因他们打的坑而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 洞一般很大,所以在严寒的高原环境中,也为其他动物提供了避寒的地方。

  高原鼠兔近几年也与高原植物和动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维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许多贡献。 至此,在停止捕杀它们之后,高原鼠兔不再是高原上人人叫嚣的“害兽”,相反,它成了高原上的“功臣”。

  世界上30种鼠兔中,中国有24种,一半是中国特有的种类,其中以高原鼠兔和伊犁鼠兔最为有名。

  其中伊犁鼠兔是我国新疆仅存的鼠兔,外观十分可爱,是鼠兔中耳朵最大、后腿最长、体型最大的一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