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男童被狗咬13天后去世:为何打疫苗都没防住狂犬病?

扫码手机浏览

  据报道,9月5日,安徽省一名6岁男孩在家门口的路上被一只黄色土狗咬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打了狂犬病疫苗。 17日,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20日经专家会诊,临床诊断为狂犬病。 距离第四批疫苗还有两天,孩子病情恶化,于9月19日零时死亡。

  男孩的父亲在微博上曝光了这一遭遇后,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愤怒。 据悉,当时那只狗咬了男孩后跑进了边上的工厂,当地警方介入后在工厂里发现了狗的生活痕迹,但制造商负责人至今没有说。

  对于这一点,故事情节与上一位西安女子被狗咬后打了4针28天后狂犬病发病死亡类似,有人被狗咬后,为什么经过规范的狂犬病疫苗注射也没能防止狂犬病,笔者有点茫然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在狗的患病引起“讨厌狗的心理”的背景下,疫苗无法完全避免发病的新闻更让人感到恐惧。 其实,也要看到,即使被狗咬伤后,只要经过规范化的防疫和伤口处理,狂犬病的发生概率很低,民众不必有过度恐慌的心理。

  当然,还要加强狂犬病相关医疗常识的普及,包括被狗咬伤后进行发病风险评估,以及是否需要预防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被狗咬了打预防针就没事了”的观念也必须纠正。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想法纵容了许多养狗人对“狗咬人”危害性轻视怠慢的态度。 很多养狗人认为,自己的狗咬人不会损失一点钱,只要及时、全程完成预防针就可以了。

  其实,再有效的疫苗,在体内形成抗体也需要一段时间,但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长的可能长达10年,短的长达2、3天也并不少见。 而潜伏期极短的病例,即使按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发病风险也会急剧增加。

  为了消除民众对恶狗的不安,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首先,树立养犬人给养犬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的意识,加强按期惩治接种疫苗行为,将推动狂犬病预防关口前移。 换句话说,与其期待被狗咬伤而注射狂犬病疫苗,不如在猫狗等宠物中推广家畜狂犬病疫苗。

  目前我国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一直不高,有统计显示,只有10%至20%的犬接种了兽用狂犬病疫苗。 在农村的比例还不到3%,远远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最低有效接种疫苗率的70%。 对宠物实行强制免疫是前置性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另外,还可以探索对部分人进行先行接种的方式。 人在狂犬病疫苗中可分为咬伤后预防和无咬伤预防两种。 目前,民间人群普遍使用的是前者。

  无咬伤预防只针对疫区兽医、动物饲养员等特殊群体。 但在某些地方恶狗、野狗较多,狂犬病发病率呈一定规律的情况下,不妨考虑扩大无咬伤防控范围的方式。 至于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为了预防狂犬病,避免人们恶狗伤人的焦虑,应对的其实是提高养狗人的科学狗理念,进一步加强社会对狗的管理。

  罗志华(医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