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致死率高到80%的犬瘟,到底要怎么预防?

扫码手机浏览

  犬瘟是一种多系统疾病。

  临床症状不一致取决于病毒毒株的毒性、环境因素、动物年龄及免疫状态。

  流行病学:

  病毒随病犬排泄物(主要是动物打喷嚏、咳嗽时的飞沫)排出体外,主要感染方式为空气传播。

  母犬初乳传入幼犬的犬瘟转移抗体,最长可保护幼犬至12周龄。

  致病机制:

  从上呼吸道侵入动物体内的犬瘟热病毒,在鼻咽部散开,到达扁桃体和支气管淋巴结。

  感染后1周内发生病毒血症,病毒很快传播到全身淋巴组织、骨髓、上皮。

  不久,大多数感染犬只会产生抗体,病毒会逐渐削减,不会出现症状。 但未免疫接种的幼犬往往来不及产生抗体,呈现系统性症状。

  此时,病毒侵害大脑和脊髓,部分犬出现神经症状,许多康复犬也会留下后遗症。

  少数病例胃肠道和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消失后呈神经症状。 这是因为病毒在充分防御抗体产生之前,侵入大脑和脊髓进行定位。

  症状:

  )1)病犬出现检查热。

  )2)轻度浆液性或粘液脓性眼鼻分泌物,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呕吐和腹泻。

  (3)神经症状:全身性疾病好转1~3周后,患犬可能出现感觉敏感、颈部僵硬、抽搐、小脑或前庭神经病、四肢轻瘫及共济失调。

  )4)牙齿症状)犬牙形成前感染疫热病毒,存活后常出现牙齿表面不平整和牙齿颜色棕色。 这是病毒诱导的牙釉质发育不全造成的。

  )6)其他症状)脚踏和鼻部出现过度角化。

  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犬瘟热病毒诊断试纸或核酸检测确诊。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无特异性治疗。

  预防:常规免疫能有效预防犬瘟热的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