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说“养狗”吧。
和“吸猫”一样,有“网络”这个词。 简单来说,就是逗宠物猫和宠物狗玩,“三天不养狗,爱犬恨脸”的习惯,成了如今很多爱犬人士戒不掉的“瘾”。
但要说“养狗”的正确态度,那一定是亲手养一只。
饲养宠物狗,不仅是现代人的需要,千百多年前,狗与人的关系就已经值得一说。
要说历史上最有名的狗,应该是神话传说中二郎神杨戬的神犬哮喘之天。
非常灵性,战力爆发,对强敌没有胆怯之色,孙悟空面对它很头疼。
图鉴说,哮喘犬属中国细犬,是一种古老的猎犬种,是一种尖头、尖头、细腰、细腿,俗称“长嘴狗”,忠诚勇敢,敏捷魁梧,其奔跑时速可达60公里
据《封神榜》记载,哮喘犬“仙犬直上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矛”。
明嘉靖年间的《二郎宝卷》中也有“白马爷乘神骑骑骑,白犬神随啸巡行”的记载。
洛阳博物馆藏着唐代黄釉细狗。 1972年,人们在西工区的唐墓中发现了这条“狗”。 嘴巴尖,腰细,耳朵下垂,看起来很温顺。
人与狗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人与狗的关系还可以追溯到。 根据最新的线粒体DNA差异研究,人类最早养狗可以追溯到13万年前的东亚,自古以来狗就跟随人类的移动环游世界。
正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说,六畜(马、牛、羊、海豚、狗、鸡)包括狗,是最早接受驯养的动物之一。 据历史记载,河洛前人已经养狗,在距今约10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迹中发现了家犬的遗骨。
在距今约9000年前的河南省舞阳县嘉湖遗址,有11只狗被埋葬在居住地和墓地,到那时人与狗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密了。
洛阳市考古发现的周朝“天子驾六”大车马葬坑,所有车厢都有完整的狗骨架。 虽然现在我认为用狗殉教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但是,当时有资格和天子一起埋葬是一种荣誉。
《孔子闲居》疏:“大夫不骑羊,士不骑狗者,大夫不得无故杀羊骑其皮,士不得无故杀狗骑其皮”,希望人们在必要的祭祀之外不要随便杀犬类
“铲屎官”曾经真的是“官”,但到了周代,人与狗的关系就更有味道了。 在宫廷里,王室养狗设立了特别的官职,也就是“狗官”。 根据《周礼天官》,这类官员被称为“狗人或原稿人”。 这种“掌犬动物”专门带狗祭祀、洒血,与天地沟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推行了这样的生育政策。 “生丈夫、两瓶酒、一只狗; 生女,二壶酒,一猪; 三人生来公母; 生个儿子,陪公吃饭。 ’在重视男女的社会,狗肉比猪肉钱还贵。
秦汉时期,朝廷设立“犬鉴”,为皇帝管理猎犬。 狗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除了用于食用、祭祀、狩猎外,还可以作为宠物,供宠物观赏。
武帝命文武百官修建“犬台宫”看“斗狗”,叔父田蚡称自己是“好狗马弋猎”。
簪子美人图局部
汉灵帝比汉武帝更胜一筹,爱狗到疯狂。 他在东汉都城洛阳“西园做狗,入贤冠,系丝带”,给狗戴冠,系丝带,“打扮得像人型狗”。
唐朝人也爱狗,在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为皇帝设立了养狗的“狗坊”。 当时最受宠爱的是宫廷狮子,别名福林犬,俗称京巴犬。 这条狗地位很高,只允许贵族饲养,平民饲养京巴犬会被惩罚或判刑。
洛阳博物馆有一只萌萌哒的“唐三彩狮子狗”。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也有狮子狗,宫廷丽人以狮子狗为宠物、嬉戏。
“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从前养狗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老百姓还没有养狗的习惯。
自宋代养犬兴起、产业链兴起后,一定大受欢迎。 到了宋朝,宫中外养狗盛行,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独得其道,鸡犬升天”。 养狗作为宠物已经从达官贵人风靡到小康平民家庭。
据《夷坚志》记载,宋人琦,养狗黑乎乎白脚,叫“银蹄”,跪着,很可爱。 突然失败,公布以求得救赎。
宋人员琦在狗迷路时会贴出告示,悬赏寻找狗。 我明白他的心有多珍惜这条狗。
不仅如此,在国富民安的大宋,商贸蓬勃发展,宠物市场应运而生,不仅交易宠物的活体,还有狗粮和美容服务,和现在萌宠的时代差不多。
据史料记载,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万姓交易,大三门里挤满了鸟、猫、狗等珍禽异兽。
根据《东京梦华录》,养狗喂糖; 养猫的话猫会吃食吃小鱼。
《武林旧事》的记录更有趣。 杭州城的各种商品和宠物服务鳞次栉比。 其中有“猫小屋、猫鱼、卖猫、猫狗”。 猫小屋、猫鱼、猫的意思很明白。 “猫狗”很可能在给宠物猫、宠物狗美容。
不得不说,宋人的生活情趣,相当现代。
宠物狗品种越来越多,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世界公认的著名品种,包括北京狮子狗、哈柏狗、袖珍狗和沙皮狗。
雍正特喜欢养狗,世人皆知,而且是个会烤宠物的狂魔。
雍正给他最喜欢的两只狗取名“造化犬”和“百福犬”,并亲自设计制作了服装。
他曾经为“造化狗”设计了一件丝绸柔软如虎的里层夹克,完成后他又觉得夹克没耳朵,“造化狗”穿上后,耳朵只能伸进衣服里,很不舒服,老虎夹克他还为“百福狗”设计了一件仿麒麟式丝绸软衬里的夹克,完成后雍正不太满意,便命人把眼睛和舌头戴在麒麟夹克上。 于是,“百福狗”的眼睛从麒麟眼里出来,不仅是自己,狗也在一起玩。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给画师看爱犬的画像,当时社会上有多少人自嘲说“人不如狗”呢?
后来的慈禧也很爱狗,曾在北京城万寿山设御犬厩,里面养了几十只各种毛色的狮子狗和口袋狗等。 这些狗有四条位太监管理。
慈禧塑像
慈禧对狗的喜爱程度更甚,一日三餐主要吃牛羊鹿肉和鸡鸭鱼汤。给狗沐浴时,所用的澡盆必须是金玉制成,并且要在水中洒上香水。洗完澡后,狗脖子上挂上一串小金铃,再喷一次香水,才能抱到慈禧面前。
此图拍摄于1903年,前排左为崔玉贵,右为李莲英,正中为慈禧,前面为慈禧爱犬“海龙”。
据说这只狗狗,可是备受老佛爷的喜爱,连慈禧外出坐火车,它都有自己的单独房间。
古时“撸狗”也看品相如今,我们在宠物店买活体宠物时,尤其注重“品相”两个字,尤其是猫狗,因为毛色、身形、面相的不同,就算是同一品种,价格也差异甚大,如今我们大多只看外形,而在古时,对宠物的品相也尤为看重,极富智慧的中国人称之为“相犬术”。
《庄子》一书中提到徐无鬼的相犬法,通过观察神态确定狗狗优劣:
下等狗只求填饱肚子;
中等狗好像总是凝视上方;
上等狗则好像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
《群碎录》中也提到了另一种相犬法:
犬黑头,畜之令人得财;白犬黑尾,世世乘车;黑犬白耳,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黄犬白耳,世世衣冠。
一言以蔽之:家有一犬如此,非富即贵也!
宋太宗养有一狗,名为“桃花犬”,据说是有人寻访各地,在合川寻得的一只良犬,品相尚佳,有情有义,太宗对其尤为宠爱,李至有诗记载:
宫中有犬桃花名,绛缯围颈悬金铃。
先皇为爱驯且异,指顾之间知上意。
珠帘未卷扇未开,桃花摇尾常先至。
......
《桃花犬歌呈修史钱侍郎》节选
自古以来,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各种各样又极为重要的角色,看家护院、追捕猎物、给人陪伴,到了当代,品种愈加繁多,我们在众多的岗位上、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中都看到了狗的身影,人与狗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更加的分不开。
可以说,人与狗的缘分贯穿着整个人类文明史,而今,正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