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NIC 2017年12月的数据显示,网民规模已经接近7.2017亿,“社交功能”已经成为用户上网的核心诉求,社交APP从即时信息到综合这会给人与人之间带来什么样的新鲜感呢?
1
音乐的味道一致容易有灵魂共鸣的惊讶
一个公众号通过交友实验:组成了一个小组。 加入小组的人必须填写音乐喜好的表格。 主办方根据填写的内容,匹配具有相似音乐口味的合作伙伴,之后两人可以交换歌曲列表进行交流。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音乐日历”的游戏。 这个日历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主题把心中的那首歌分享给自己的音乐CP和群里的伙伴。 例如,今天分享悲伤时单曲循环的歌曲,分享听了会想起某个温暖瞬间的歌曲等,这种交友实验方式很受欢迎,被很多社区运营方复制。
这个实验实际上印证了一种说法,即某人看歌曲列表就知道自己是否合得来。 “歌单”改变了发现音乐的方式,使歌单的创造者和听众之间产生某种交流,建立联系,社会就有了基础。
以前可能会有方向地搜索自己想听的歌曲,但现在可以朋友推荐歌曲、系统推荐歌曲听歌的Sincy,已经充分认可了歌曲的社交功能。 “提供新的交友匹配点,让‘我遇见了知音’的想法瞬间产生,比其他陌生人获得更多的共鸣,目的也更纯粹。 ”
有一次,Sincy偶然遇到了播放自己创作的歌曲列表的司机: “上车的时候,正在播放我喜欢的英文歌《Wonderful U》。 一开始只是听自己喜欢的歌感觉很好,没想到接下来的歌是我喜欢的歌。”Sincy忍不住问司机哥哥在播哪个平台的歌。 哥哥打开手机的瞬间,Sincy一动不动。 那是自己前一天晚上更新的歌。 下车之前,Sincy没有告诉司机的哥哥她是这首歌的“主人”,但司机的哥哥把歌曲列表说:“好啊。 要不要和你分享一下”的时候,Sincy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非常开心。 我有当天的惊喜”
2
萌的虚拟形象“丘比特”
意外地擦出爱的火花
宠物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为饲养宠物的人开发的APP自不必说,现在一般都是根据日常散步区域自发组成的团体。 宠物主们每天在约定的时间段带着萌萌去特定的区域玩。 除了每天都能充分满足萌动的社会运动需求外,饲主与饲主之间也可以通过这种交流和分享经验,获得更多乐趣。 进而,也可以用它擦拭
金毛犬Lucky和拉布拉多犬壹仔是CC和小麦之间的“丘比特”。 因为养了Lucky,所以CC每晚都去太古仓遛狗。 在那里认识了同样带着自家的拉布拉多犬壹仔来玩的小麦仔,也参加了这个区域的遛狗。
成为“狗朋友”后,如果在遛狗时偶然相遇,两人会一起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CC和小麦都看到了彼此的“闪光点”。 通过养狗,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共识,深深感受到彼此的爱和耐心,两人很快就会成为恋人关系。
一些被称为“斯芬克斯猫”的品种,就像自然界基因突变产生的宠物猫一样,除了耳朵、嘴巴、鼻子、尾巴、脚等部位又薄又软的胎毛外,全身都没有毛。 杜比就是这样的“喵星人”,我用各种方法询问了在广州生活了一年的“斯芬克斯猫”——有没有养过“斯芬克斯猫”的猫的主人。 “我原以为几乎没有,但一问才知道,其实养这种猫的人不少,我加入了几个斯芬克斯猫的所有者群体。 ”
通过这些小组,Nina获得了很多饲养“斯芬克斯猫”的经验。 即使是猫的主人之间,猫之间也有:“猫和狗不同,聚得多反而不好,所以每次聚会可能只有两三个人。 猫很开心,主人之间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因此,我也认识了关系很好的新朋友。 ”
这样的“宠物散步”在广州真的很多。 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各自的生活习惯。 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对宠物的爱,这种爱是社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