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训练 正文

“爱无能”时代的糖分补充剂:是谁在追甜宠剧

扫码手机浏览

  澎湃问吧

  近年来,以“撒糖”为核心的影视剧成为市场新宠,并不断创出收视高峰。 没有第三者和虐待的感情纠葛,只有主人公和男女的甜蜜恋爱,喜欢这种恋爱的人越看越上进,不少观众觉得故事枯燥无味。

  谁在看撒娇的爱情剧

  @第一次听说呢:甜腻的恋爱剧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因为甜而不尴尬吗?

  韩思琪:娇滴滴的爱情剧可以看作是爱情剧的细分类型。 如今的甜腻爱情剧逐渐从都市偶像剧大类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命名的类型,是用户市场细分的标签式内容生产。 简而言之,就是点对点地对情感进行精准的定制生产,以满足幻想和情感的需求为首要特性。

  如果把2016年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作为国产甜腻爱情剧的出发点,可以定义为“甜宠”。 以男女主人公“互宠”为主要剧情,展现双箭双雕的甜蜜爱情、狗血不和、过时的桥段。 换句话说,看“无忧恋爱”是“甜蜜爱情剧”观众购买的主要原因。 从这种情感需求倒推,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能成为甜甜蜜蜜爱情剧的一种选择。

  另一方面,“甘宠”作为标签,也与甘宠类型的网络文件的基因有关。 例如,区漫的三部曲《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0。 另外,“虐待”剧也是《媚者无疆》 《东宫》这样的逻辑。 观众看“羞甜”还是“羞虐”剧本,往往不是以情节合理性为筛选标准,而是情绪上的消费和代价上的满足。

  @温一刀52 )喜欢看甜腻的爱情剧是“年轻人”还是“年轻女性”?

  韩思琪:这是一个有“陷阱”的问题,似乎认为只有“年轻女人”会为一部撒娇的爱情剧付钱。 把“女人”从“人”身上剥离可能会考虑到性因素对内容喜好的影响,但这样的问题具有偏见和攻击性。

  首先,观众的性别不同,内容的喜好可能也不同,但这不仅仅是性别的问题。 人是立体的、复杂的,不能用性别维度成平面和切片进行观察。 选择喜欢的内容时,每个个体都会受到社会文化、成长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虽然性别文化中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但“只让年轻女性看偶像剧”再次沦为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将感性和情感视为一种缺陷,视为女性化的弱点,将其逐出理想国。 另外,受到批判的“大女主”也与“大男主”这一类型相对应,只要是能满足爽快感的升级流,就不是问题所在的性别。

  甜美文化为何崛起

  @一只饺子OAQ :现代青年的感情幸福度低吗,所以会流行甜腻的恋爱剧吗?

  韩思琪:甜腻的爱情剧的流行,与其说是衡量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不如说是现代青年在爱情神话解体后找到的替代品。 据说现代爱情面临着即时化、爱情神话的破灭。 作为时代的症候,“爱无能”是一个至死不渝的浪漫定义,它指向了一个新的现实——肯定已经不再流行。 亲密关系变成可以随时撤回、删除、链接的自由关系,爱情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被视为奢侈的“修辞”。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现代人选择感情幸福度低、承担“糖质替代”功能的甜腻爱情剧,不如说是为了不擅长恋爱、不想恋爱,而选择包装干净、没有玻璃碎片的糖分补充剂。

  《何以笙箫默》的剧照

  @火星人1号(女性要求独立,主张女权,同时沉溺于甜美的宠物文化,寻求完美男性的宠爱,这是否表现出女性深深的依赖心?

  韩思琪:这个问题可以看得不那么支离破碎。《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 )以来,女性阅读网络文章而被鄙视、诟病的是女权主义大洼地的断句及其改编影视剧,始终背负着“三宗罪”。 是霸道的男主及其派生的傻白甜的女主,以及从读者的不安感中投射出来的畸形恋爱关系。 这类文本中充满了以保护换取平等关系,以“需要”代替“爱”的有毒糖衣,因此常常成为标的文本。

  但女性独立不等于寡居,不等于女主角没有恋爱大脑,也不等于女主角不能恋爱,我们的文化产品往往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对立逻辑。 武装起来、满是刺、不沉溺于恋爱的女性很“坚强”,但这样的前线有时也会刺伤她的肉。 因为真正的人生绝对不是在控制之中。 相反,进入某种感情,爱别人,赋予ta权力,选择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承受的危险,让这种感情成为人生中不可控制的变量,也可以说是勇敢。

  如果不假思索地推荐“强者模式”,难免会陷入另一个积极的倾向。 ——星辰大海之旅意味着高贵的大气,被情所困,排名会下降。 但是,蔑视爱的价值却落入了父权和男权的另一个陷阱。 “你是男/女,为什么要为爱而死”。 此外,这种逻辑可能会产生新的偏见:平凡的轻视和对别人的当然认识。

  在目前的语境下,“甜蜜宠物”一词一般意味着双向的情感支付。 从这个观点来看,比起在不健康的关系中以“虐待”为名联系在一起,“甜蜜”反而有稍微进步的意义。 我们观察社会心理,既要看思想实验性的、先锋性的文本,也要观察最底层进步最慢的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能会有更现实的参考价值。

  @澎湃网友uUBFzu )国产电影逐渐走向浅层化、简单化,你如何看待国外电视剧素材新颖、主题厚重、余味更好?

  韩思琪:“国产剧主题简单,海外剧新颖厚重。” 这样比较的话,可能会有点片面。 另一方面,娇滴滴的爱情剧作为一个类型,能否代表整个国产影视剧的发展趋势,还有待商榷。 而国产影视剧的题材类型,除了轻型甜腻的爱情剧外,还尝试了不同的类型。 例如,重剧之雾剧场包括短剧《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也包括口碑剧《觉醒年代》《山海情》。 在与《你是我的荣耀》同步播放的夏季档中,观众也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戏剧,例如《扫黑风暴》 《乔家的儿女》。 确实,现在国产电视剧的内容也有很多提高的余地。

  但据我观察,编剧写故事的“漂浮”,并不一定是为了创作的想象力受限,也可能是缺少真实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甜宠剧会影响观众价值观吗

  @鲁小师:看多了这种剧,是否会严重影响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

  韩思琪:“看多了甜宠剧,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会被影响”,如果这样推导因果关系的话,首先默认了一个前提:观众或者说看甜宠剧的观众,无法将现实的生活与虚构的剧情区分开来,暂不能这样草率地下结论、拉因果。

  但一定程度上,甜宠剧确实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化和爱情观念的变迁。举例来说,今天爱甜宠的观众希望获得的是“爽感”,是健康而“无毒”的爽。比如近日热播的《你是我的荣耀》,其中女明星乔晶晶与航天设计师于途的感情是非常平等的模式,相较于顾漫以往塑造的女主角赵默笙(《何以笙箫默》)或是薛杉杉(《杉杉来吃》),都做了更多符合时代审美的校准。)

  《你是我的荣耀》剧照

  甜宠剧的女主角不再做莬丝花,她们不需要借完美男友的光芒来点亮自身,而是让自身发光;她们也不再推崇依附关系,而是通过一段恋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种转向是在发生的。所以在今天,即便是甜宠剧中有豪掷千金的霸道总裁,也需要设置女主角的自给自足、不食嗟来之食。再如当下甜宠剧中也有对过去琼瑶式言情模式的反驳:“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可是她的爱情”,这种“爱情大过天”的琼瑶模式会被认为是“有毒”的。

  @jasonsmile99:看多了甜宠剧,会对虚拟的满足上瘾,越陷越深无法面对现实吗?

  韩思琪:虚拟化的满足,根本上是源自媒介产生的完美拟像、拟态文化。虚拟世界与不够完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某类影视品类存在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是媒介文化极其丰富的当下,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的确,这些拟态文化生产出的“标准”会让人焦虑,但关键或许不在于甜宠剧,而在于看甜宠剧的人如何做选择。强大的人用征服世界来证明自己,另一批人或许退回梦中时才能找回自由。要想达到二者平衡,不如从虚拟中获得满足,再用它来鼓励自己迈出勇敢的下一步。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