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腾冲市北部的界头镇又迎来了一年中最迷人的时期。 一望无际的界头水库,一片油菜花把大地染成了金黄; 周围的山峦中,杜鹃花、山茶、其他不知道名字的野花盛开着,点缀着连片的山山。
3月花在山麓开放,花香吸引蜜蜂。 面对大自然的恩惠,勤奋的界头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收获的季节。 和很多背靠着当地山的地方一样,在滕冲的山的深处,住着以养蜂为业的人们。 每年这个季节,他们像勤劳的蜜蜂一样,辛苦地工作,双手一个个采集蜂蜜,守护深山的甜蜜。 年过八十的段正映就是其中之一。
坚持
养蜂40年,基地建成
段正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山养蜂采蜜,至今已有40多年。 “上山的时候,只有一间小屋,可以抵挡风雨。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我在这个深山里建立了一个有各种生活设施的养蜂基地。 只是几间木屋,但不怕刮风下雨。 ”段正映说。 他的养蜂基地位于腾冲市界头镇永胜村段家寨后山,须沿弯曲山路爬行至少2小时。
在后山深处的开阔坡地上,建有新的木屋。 木屋前的菜地里种满了苍白的小菜和西红柿等,菜地旁边是三只看家狗的“山野别墅”。 几十年来,看家狗是段正映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得力的守蜜功臣。 山家左右两侧空地上,蜂窝错落有致,有三四十户人家,用树枝、空心砖、竹子等精心制作。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和和煦的阳光,耳边传来蜜蜂飞翔的嗡嗡声。
“我不记得自己养了多少蜜蜂,收了多少蜜。 大家都很喜欢吃我给的蜜,叫‘养蜂老店’。”谈起自己多年的养蜂,段正映满脸自豪。 “刚开始养蜂,条件很差,经常吃不吃都行。 但是,我总是对自己说。 忍受寂寞,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现在我收一次蜜就有一千二百斤。 每斤可以卖到100元以上。 我后半生都依赖养蜂。 养蜂给我带来了收获的甜蜜和生活的喜悦。 ”
专业
钂蜂蜜背后有技术活
现在,正好是在养蜂基地采蜜的季节。 段正映说,年轻时采蜜都是自己的错,现在老了,他求助于当地许多采蜜高手。
中午时分,采蜜工作开始了,清水河其他山头采蜜的几个老人陆续到齐,他们都是段正映来帮忙的。 “收集蜜是一项技术工作。 要收上等蜜,必须依靠有经验的帮手。 ”段正映说。 简单来说,火芝阿姨背着篮子,瑞爷爷砍刀,黄爷爷拿着斗笠,他们钻进了山间,安静的山林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不知不觉中,太阳躲在了山的后面。 拿蜜饼的、搬蜜饼的、拌蜜饼的、推蜜饼的都加快了手中的活计。 认为切蜜很慢,必须避开蜜蜂。 以前,段正映把采蜜机放在离蜂巢很远的空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采蜜,尽管如此,蜜汁还是要吸好几个小时。 割蜜是精细的工作,让人着急。 就像蜜蜂采集花粉需要穿越万水千山一样。
经过半天多的忙碌,四十多窝蜂蜜终于摘下来了。 收蜜的人回来了,听到大家的喧哗,段正映笑眯眯地从木屋里迎了出来。 进了房间后,他给伙伴们倒了杯雷厉风行的茶,逐一询问收蜜情况。 看着香喷喷的蜂蜜鉴,段正映满脸堆笑,表示了几分遗憾。 “再来采蜜要到夏天。 ”他说。
很坚强
“不能忘记儿子,也不能扔下蜜蜂不管。”
吃晚饭,大家坐在火塘旁,一起喝茶,想起几十年的护蜜经历。
“刚上山的那几年,生活很不方便,要去洼里打水喝,晚上只能点煤油灯。 看医生更辛苦。 有一天半夜,结石突然痛,因为没有打电话通知家人,痛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小心撞到了床头的煤油灯。 ”
段正映叹了口气,“刚上山的时候,最害怕的是晚上听到时不时发出的爆破声,总是吓得我一夜不能合眼。 在那之后,我大胆地找到了声音的来源。 是竹子的爆破声。 竹子的爆破通常发生在雨后天晴的第一天晚上,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不足为奇,不足为惧……”
段正映话音刚落,瑞爷爷接过话茬说:“山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最满足的是阳光出得早,晚了,冬天霜少,很暖和。 山里很安静,习惯了,回到坝区后,经常感觉不习惯。 另外,比我们年长,担心让他走夜路,我们的哥哥经常顺路去他那里,特别是他儿子伤脚的时候。 我们记得他吊着儿子,知道他不能扔下蜜蜂回去,每天晚上都到他的木屋里开手电筒来,陪他烤火、煮茶、喝酒、聊天……”
听了两个同伴的话,刚从固东镇山头搬来养蜂定居的黄爷爷受不了了,在旁边大声说:“界头是个好地方。 前面有山川,然后有河。 四季常青风景好,绿水青山蜜生香; 清水河是个好地方,左边是云崖右边是江。 河清海晏山水秀,荒山穷村富乡……”
在几个老伙伴的闲谈中时间过去了,火红的火塘倒映出来,可以看到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伙伴们满脸喜气。 作为孤独的护蜜人,坚守仿佛是最多的乐趣,养蜂的蜜守护似乎他们从未感受过。 当我们围桌而坐,用蜜汁蘸柠檬酸,用蜜汁蘸核桃时,又有这样的人守蜜,在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中,我们尝到了深山的甜头。
通讯员藏应菊藏应芬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