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训练 正文

为什么东西文化对于狗的态度截然相反?

扫码手机浏览

  由于狗的忠诚、可靠,从古典时代开始,在西方各大文明中,狗被视为家庭成员、忠诚守护者的象征,与当今狗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意义相同。 但在当今中国文化语境下,与狗相关的谚语和词语的含义其实并不正面,为什么很多词语都具有侮辱性或歧视性的性质呢? 其实,这与犬类在各文明体系中的经济地位以及它们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有密切关系。

  现代汉语中狗的负面含义,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不同时代的名言和成语,都体现了这一变迁的过程。

  西方古代文化的狗:忠诚的伴随者和守护者两河流域的狗

  古代苏美尔文化中的狗土形象

  根据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史实《吉尔伽美什》的记载,狗是风格女神的圣兽之一,带着7只狗四处闲逛。 受苏美尔人的影响,埃及人也引进了狗圈,自己管理驯养的犬类。 今天,考古学家在苏美尔文明的乌鲁克遗址发现了一个带宝石坠的狗圈,证明了《吉尔伽美什》详细记载的可靠性。

  美索不达米亚的壁画中,也有猎犬在主人吹笛演奏时静静地听的场面。 苏美尔文明时期,当时的先辈们开始用现代人熟悉的方式喂狗。 因为意识到狗受伤后会舔伤口,所以狗甚至被认为是医疗之神的象征,狗所具有的治愈、治愈性质的文化内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显现的。

  古波斯犬文化

  古代亚述-波斯浮雕中的狗形象

  即使在深受两河文明影响的古波斯,狗的作用也非常重视。 拜火教经典《阿维斯托》中,关于养狗的方法、惩罚虐待狗的人的方法、狗给人类的利益有单独的章节。 人们和别人一样照顾狗,受伤的狗照顾到治愈,怀孕的狗在生产后照顾到身体完全恢复。 葬礼前,人们会带着狗进入停尸房,调查逝者是真的去世了,还是假死了。 然后,在葬礼上,为狗准备了特定金额的坐垫,让他们和人类并排坐下。

  古波斯贵族们

  当时的拜火教说,狗的灵魂中,三分之一是野兽,三分之二是人,所以狗是波斯文化天界和人门的守护者,所以在波斯文化中,对狗的态度是:善待狗,忠于人和事,就能进入歌声之家如果他是诈骗的话,他会下地狱的家吧。 其实这种文化态度,与古波斯人的民族属性有很大关系。 古代波斯人是一个勇敢的山地民族,但在建立波斯帝国的过程中,他们与受游牧文化影响的媒体人通婚,因此在贵族文化中,骑马、射箭是贵族必备的三项技能。 由于需要频繁的骑马狩猎,猎犬是波斯贵族狩猎和行军的好伙伴,狗在波斯文化圈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善于打猎的波斯贵族

  古埃及贵族犬文化

  古埃及的阿努比斯神

  在普通的古埃及人家里,只要狗死后能负担得起,主人也和其他家人一样刮眉致哀,把狗做成木乃伊进行防腐处理。

  看看现存的古埃及狗圈,就有各种各样的狗的名字。 而且,勇敢、可靠、巨人、可靠的牧者等,基本上都有积极的意义。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圈的狗

  米诺斯文化圈的狗陶俑

  在古希腊,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常见的带刺项圈是希腊人发明的,是古希腊人为了驱赶狗狼而发明的小东西。 古希腊人的祖先是来自南俄罗斯草原的游牧先民,所以他们给后世留下了早期牧民养狗守城堡、照料牧群等难以察觉的游牧遗风。

  带着迈锡尼壁画狗的少年

  迈锡尼文化的猎犬逐狮作画

  波斯,与两河文明相似。 狗在古希腊文化中,既是地狱的守护者,也是看护人。 例如,守护地狱入口的三只恶犬塞布鲁斯是三只狗,奥尔芬斯为了找亡妻弹了竖琴,把这只恶犬拉开了。 在希腊神话中,阿耳忒弥斯和家里的女神赫卡特带着狗和猎犬。 阿耳忒弥斯的形象是一个带着猎狗的女猎人。

  看到主人就倒下死了的阿尔戈斯

  在公元前8-7世纪形成的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忠犬阿尔戈斯等待着奥德修斯。 十几年后,主人在雅典娜的魔术下暂时变了形,但当奥德修斯走进家门时,阿尔戈斯凭气味认出了主人,用尽最后的力气扑向主人,欢迎他的归来。

  犬儒学派代表第欧根尼

  在哲学领域,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狗是真正的哲学家。 因为他们会根据是否了解对方来区分敌人和朋友。 而且狗的学习能力很强,善于掌握各种技能和特色。 相反,由于各种外在因素,人们往往会误交、误认许多朋友。但希腊城邦制度衰落后,随着希腊公民对政治和公共事业越来越不感兴趣,希腊地区兴起的犬儒学派却称之为狗他们不热衷城邦的政治事业,舍弃名利,蔑视习俗和社会传统,衣食简陋,像乞丐一样,随遇而安,所以被称为犬儒。 后来,犬儒被称为文士,取代了胸怀大志、持守节操的文人。

  古希腊家庭的猫和狗

  在与希腊文化密切相关的古罗马文化中,狗有着相似的地位。 在古罗马文化中,狗有更实用的作用。 古罗马人认为,房子里应该有两种狗:看门狗和猎犬。 看门狗呢主人驱散不怀好意的盗贼,而且还能驱逐可能威胁人生命的恶灵。比如狗偶尔会对着没有人的方向狂吠一阵,那么一般就是在驱邪。

  看护古罗马住宅的狗

  由于狗在看护农庄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一起案件中,一户农庄的猎狗帮助邻居,从狼那里抢回了被叼走的猪,最后法庭判决,猪是属于狗的猎物,所以猪最后归了有狗的人家。可见即使在法律的层面,狗相比于其他的生物也是有更高地位的。

  凯尔特-维京文化圈里的狗文化

  维京万神殿里的狗与诸神并立

  在与古波斯、古希腊-罗马同属于印欧文化系统的北欧维京文化和凯尔特文化中,狗狗与来世、治愈还有疗伤有关。在凯尔特文化中,治愈和疗伤女神尼哈亚就是携带着有着神性的猎犬的形象示人的,与之前的其他印欧系文化相似,在凯尔特与北欧的文化传统里,狗也扮演着地狱引路人和亡者的灵魂卫士的角色。所以古代维京人首领在下葬之后,都会选择用狗来殉葬,伴随着亡者的灵魂不受恶魂的侵害。而奥丁的伴侣,美丽与丰收女神芙丽佳的车架,就是由猎犬来拉的。

  而在现实中,狗也是古代北欧人狩猎、侦查、捕猎、防盗的重要伙伴。在成年人外出劳动的时候,就要靠狗来看家护院,保卫家园和幼童。

  维京武士墓以狗随葬

  凡此种种,正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狗大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牧猎民族和世界上的早期文明而言,狗是狩猎和保卫家宅的好伙伴,所以这一历史惯性延续至今,比如今天英语中才有了一句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中文的大意是爱屋及乌,时至今日,他们还和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类似,将狗看做忠诚伴侣和家庭的一份子。但是在古中国,狗的地位却出现了一波三折,经历了一个从正面到负面的过程。

  西方文化中由于牧猎经济传统,狗有着相对崇高的地位

  古中国的狗:从正面到负面形象的转变

  新石器时代以狗随葬的华夏先民

  在古文明形成的前夕:在1-3万年前,类以采集渔猎为生的文明起源地,古代中国和其他几个主要文明的起源地没有什么区别。渔猎是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狗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

  商周时代中国部分地区有殉狗的习俗

  秦汉时代犬和马并用于军事战争和狩猎

  在早期贵族的生活中,狩猎是重要的军事训练和获得肉食的方式。参与狩猎是古中国狗的最初使命之一;在甲骨文中的逐字,就是上面是兔,下面为犬,表现的正是一只狗在追逐一只兔子的情形;比如《秦风·驷驖》,写的是秦国开国之君秦襄公狩猎带着大量车骑随从的盛况,诗中的猃与歇骄均为猎犬,体现了猎犬在当时狩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虽然猃狁、也被称为犬戎的蛮族造成了西周的灭亡,而且是早期秦人血战的对象,但是这基本上无碍于狗在古典时代华夏人心目中总体正面的形象。

  秦汉时代携犬狩猎的场景

  与狩猎相关的,是犬是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在先秦随葬的车马坑中,有车有马有狗,是贵族行军作战的常备随从,所以犬马之劳就是由此而来,犬马成为了国君侍臣的重要代名词;到了汉代,军犬也跟随着汉军戍卫边关,比如敦煌汉简里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西部候长治所,谨移九日卒徒及守狗当廪者人名各如。狗的嗅觉十分灵敏,所以可以察觉到很多人不易察觉的动向,因此汉军才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喂养军犬,用于自卫与防御。

  在秦汉时代,犬马是功臣武将的自称或代称

  而到了战国和秦汉时代,我们文化中有了更多关于狗的表述和成语、名言,此时狗在我们的文化里都是正面积极的形象。比如史记和汉书里记载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等等。可见在上古的中国文化里,由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视狗的作用。当时狗地位不低的另一个例证是,战国和秦汉时代,著名侠士、刺客聂政还有高渐离,之前就是以屠狗为业;而著名的汉朝开国功臣樊哙之前也是屠狗之辈,汉代王公贵族整体也不排斥吃狗肉。因此此时的狗肉还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狗还没有太多的负面文化意味。可见,经济地位和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影响了人们对于某一动物的态度。

  秦汉时代一些武将和勇士都出身狗屠

  经济发展:狗在汉文化语境中变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到了唐宋时代,随着经济结构彻底稳定化、农业化,除了北方游牧区对于狗保留了亲近友善的态度之外,比如蒙古人狩猎和畜牧等传统生活中狗是必畜养的动物,他们把狗当成是通人性的知心朋友,所以在蒙古民间故事里狗总是扮演着救护主人生命和财产的角色。但是在唐代之后,特别是从五代和宋朝,在在南方农耕区,狗的形象已经开始转变,狗不再是勇敢、忠诚的象征,而是多了愚忠、讨好主人的意味。比如汉语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而在早期的秦汉时代,犬马之劳却是非常正面的评价。

  在经济上,狗由于多数时候是依附于人类的存在,而不能产生独立的经济价值。所以导致了狗在日后汉文化中地位的进一步降低,最后狗扑鼠的作用也在唐宋时期被猫所取代,失去了它在农耕时代最后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到了现代,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发展,国人也有机会过上了工业**后西方社会的生活,所以在人们有富余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喂养满足情感需求的动物,就成了新的时尚,这一点在现代东西方几乎都是如此,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了养宠一族和与之相关的产业链。

  所以相比于宽泛的、相对虚无缥缈的文化概念,影响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印象的,往往还是经济因素。因此在所谓的文化因素之后,往往真的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各种显性的或者隐形的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