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训练 正文

农民大姐“占山为王”,养2只怪狗做保镖5年不下山,看活成啥样

扫码手机浏览

  山西省南中条山区山顶,最高海拔超过2000米,高山上原始密林,过去人迹罕至。 有时,我听到一些影友讲传说,尤其是在高温炎热的夏天,这里似乎是最好的避暑胜地。 对于生活在平原盆地的我们来说,大山之巅神秘莫测,令人向往。

  进入山区公路行驶了30多分钟,我们发现了一条传说中的山路。 这是一条只能通过一辆车的混凝土路。 那就像从山腰开始,一条同样的长蛇缠绕在山顶上,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崖山谷,山风、流水声交杂在耳边。 坐越野车好像有点紧张。 走了大约十里山路才到达山顶,一片树林的眼前出现了古老的民居。 车正好。 从那里跳出两条黄色的狗,扑过来向我们冲过来。 很快就看到了穿着红色上衣的姐姐。 听说我们是来找这里的原住民夫妇的。 她带着我们从小路亲切地向山谷走去。

  姐姐把两只黄色的狗赶到前面,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了这里的情况。 她说自己是外国的农民工。 我们找的那个中年人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但是,这个中年人占了另一个山头。 还有一段距离。 两家人只能在赶到山上的时候见面。 他们是有能力的人。 前几天全村的人几乎都搬到山下去了。 也就是说他们留下了。 这两条黄色的狗是他们家的“

  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主人公那里。 两只黄色的狗守护着最后的防线。 好像在低声警告我们不能进去。 他们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奇怪。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这里还很神秘,连狗都觉得是神秘的品种。

  红衣姐姐大声喊道,柴门里走出一个中年女人,说明她腼腆地笑了。 聊天的话题从她家的“怪狗保镖”开始。 “山里人养狗是个老规矩,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狗,看门的也能保护牲口。 以前这一片分成三个地方共有20户人家10口人,8年前去山里上水泥路的同学们提出要搬到山下町去生活,5年前基本都搬走了。 我家也在山下盖了新房子。 但是,山里没有文化很多的人。 兼职也没有好工作。 于是我选择了摆脱贫困致富的门路。 ”

  “这虽然是山顶,但是上边山谷的植被相当好,既有可以耕作的小土地,又有泉水,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养殖业。 到了中年也没有技术,打工也不自由。 我们两口子商量起来,成了山村里最后一个坚守的人。 ”

  姐姐很健谈。 “搬到山里来的村民几乎不回家。 这座山的山顶成了我们夫妇的天下。 前年,从山顶上来了安装“大风车”的人们,见到我们很惊讶。 他们开玩笑地说我家是“山王”。 就像山王一样,可能是他们把这里的信息带到了山下。 这两年,不时有镇上的人来玩,觉得我们就像生活在世界之外。 ”

  闲聊着就停不下来了。 然后,我们说了让姐姐变得富裕的门路。 他告诉了我们。 5年前,她和丈夫投资10万元买回10头小牛,开始在山上繁殖。 不选择养猪而只养牛是因为经过了市场调查。 几年前,猪肉价格忽高忽低,变化很大,羊肉也受到影响,只有牛肉受影响不大,另一座山上养牛成本很低。 那主要是在这个山区几乎不花钱。 把牛赶到山谷里就可以自由食用了。 自然放养的牛肉质量很高,做生意也非常方便。 一般来说,一头母牛一年能生一只幼崽。 种一年公牛就能卖一万多元。 母牛两三万元。 两年就能赚钱了。 这两年是纯利润。 一般情况下年收入在10万以下,打工地是不可能的。

  牛圈里的这头白色母牛刚下牛群,不能跟着牛群的山谷吃草。 姐姐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照顾。

  我们站在大姐家门前的山坡上,看到了深山里放养的牛群。 在山坡对面悠闲地吃饭。 就像美丽的田园牧牛的画一样。 山里的习惯是放养牛。 姐姐夫妇也遵循这个习惯。 每天早上被赶出去晚上回来。 牛的饮食有固定的地方,选择好吃的绿草,生长的速度也变快。

  姐姐养殖的肉牛几乎都是白色的。 她说她只知道外国品种。 山里的人没有文化也叫不上名字。 白色的牛很容易在绿色的山谷里发现。 这非常方便找牛。 下午赶牛也不用跑很远。 两只“保镖”接受了这个任务,只要叫一声,就能马上跳进山谷里马上集牛驱赶回家。

  大姐家依然是家传石窑洞,已有约一百一十年的历史。 山顶上的建筑材料都是当地取材,石头是最佳选择。 石窑洞依崖而建相当坚固,去年秋雨使许多房屋倒塌,但这两个窑洞依然平安无事,窑洞在北方山区很普遍,冬暖夏凉是最大的优点。 山顶冬天北风刺骨,但悬崖下的窑洞几乎保持着一定的恒温

  我们在院子里聊天,那只长毛的狗一直在我们前面横穿,我觉得那是杂交种。 姐姐说两只狗的年龄差不多,是丈夫下山时捡回来的流浪狗,一只像金毛的后代,一只长毛的杂交狗,它们的个体不大但很聪明。

  姐姐喝牛有两个老石磨,都是老一辈的传说下来的老物件,保存得相当完好,她说:“前几年曾经有收古货的人来看过,一个给500元钱我没有卖,前年安装风车的人也出过高价,说是想带回城里养花种菜,我们还是不卖,这虽然不是啥值钱之物,可也是山里人能留下来最后的东西,对于山顶村民来讲就是传家宝,也许以后要在山下生活,这里就是个再也回不去的老家了,它们就是一种思念和寄托之物。”

  大姐把以前的老物件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山崖下甚至还保留了一口深深地大铁锅,这种被当地人以前称作“将军锅”的炊具,当是远古时期行军打仗之物流传到民间的佐证,它之所以能够在山顶人家流传必定有它的故事,大姐说:“听村里老人们讲,山顶之上的小山村,在古代几乎都是躲避战乱的地方,或者是隐居的将领或者官员后裔,我们这里是关老爷的家乡,历代多出将材,说不定先祖曾经也是显赫一时的大将军,这也当是家传的宝贝,就是到现在我家蒸馍还一直沿用。”

  王老师很喜欢民间收藏,听了大姐的一番话,走上前去特意认真地查看了很久,看样子他是希望能从大铁锅上发现字迹,找到故事线索。

  时间到了中午11点钟,大姐说要下沟看看牛群,这两天还有头母牛临产要照顾,今天丈夫一大早骑着摩托车下山买东西去了,自己就要操这个心。这个季节山杏熟了,赶牛的时候还可以打山杏卖杏核,一斤2元多钱,每年还有千十元钱的收入呢。

  看来大姐赶时间我们也不便过多打搅,走上山坡的时候又聊了一会,她告诉我们说:“其实现在生活在山下和山顶也没有多大区别,吃喝什么都一样,大山顶上也有网络,玩手机上网看电视剧都是消遣的好办法,城里乱哄哄哪有大山顶上的安静,两口子占据一个山头,就是‘山大王’,想干啥就干啥,自由自在,一年四季不下山也不急,现在趁着年轻就要多赚钱,孩子们上大学将来结婚都要花钱的,现在逢上好时代,人只要勤劳能干就没有赚不到的钱,致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1个多小时的聊天也算是采访,我们感觉大姐就是个勤劳善良的山里女人,她对于自己能够坚持5年不下山去生活没有一点遗憾,反而认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发财致富好门路而高兴,也许他们两口子在山顶还要继续“占山为王”的生活,其实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都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好不好更没有对与错,只要找对生活方式努力拼搏都是好生活,您说对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