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训练 正文

动物为何吃自己的幼崽?动物的奇葩行为,背后真相值得深思

扫码手机浏览

  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表达人们的爱子之心。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虎真的不吃自己的孩子吗? 真正的结果往往令人吃惊。

  2010年“六一”前夕,家住武汉动物园的雌性东北虎生了4只幼崽,令人吃惊的是,这只虎妈妈在随后的三天里,接连吃掉了3只幼崽。

  为了保护最后一只老虎的孩子,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必须把这只小老虎交给两只狗的母亲喂养。

  这还不是一个例子。 2015年1月,韩国釜山动物园( The Park )也同样上演了“虎毒亦没食子”的影像,雌性东北虎吃了出生后20天左右的孩子。

  动物园发生的这些现象直接推翻了“虎毒不食子”的说法。

  另外,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发现,熊猫也有没食子行为。

  熊猫通常只生一只幼仔,但偶尔会生多个幼仔。 但是,熊猫妈妈通常会留下一只幼仔吃其他的。

  由于刚出生的孩子体型非常小,经常会被妈妈踩死,甚至压死孩子,这时妈妈也会吃掉已经死了的孩子。

  针对这个问题,有经验的大熊猫饲养员会及时将幼仔与熊猫妈妈分离,以便幼仔能在人工饲养下生存。

  其他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有吃自己孩子的行为,比如仓鼠、兔子、黑猩猩、熊和狮子。

  那么,这些动物的父母,为什么会有吃孩子的残忍行为呢?

  科学家们对仓鼠做了这样的研究。

  他们大量观测了刚生下仓鼠幼崽的仓鼠妈妈们。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没有人为干扰过仓鼠的妈妈,每天给仓鼠妈妈足量的食物,让仓鼠妈妈照顾孩子。

  但仓鼠妈妈们并未发现有进食幼仔的行为,即使多次实验,仓鼠妈妈也只有受到人为干扰才会有进食幼仔的行为发生。

  科学家们还进行了对照组实验,开始减少仓鼠妈妈的食物量,出乎意料地,仓鼠妈妈们开始出现很大的“没食子”现象。 所以,科学家开始提供足够的食物,但现在仓鼠妈妈也很快停止了没食子现象。

  实验表明,当仓鼠幼仔7只以下时,仓鼠妈妈的“产仔率”达到最低值;当仓鼠幼仔数超过9只时,即使仓鼠妈妈提供足够的食物,也会出现产仔率现象。

  因此,科学家们推断动物父母的没食子行为与生活环境是否有足够的食物,是否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孩子有关。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有没食子行为,毕竟是为了繁衍后代。 毕竟,在食物储备量不足的情况下,养育很多孩子往往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寻找食物,平均分配后,所有孩子只能得到少量的食物。

  如果情况不好,后代也会全部死亡,所以动物的父母为了让后代能够生存下去,会平衡食物的储备量和能量,选择是否吃自己的孩子。 虽然这种行为太残酷了,但这种“抛弃”行为让动物们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科学家还发现狮子和老虎等肉食性动物的食率行为与配偶的争夺有很大关系。

  在非洲草原上,经常发生两头壮年雄狮大打出手的场面。 那时,很可能在争夺狮群首领的位置。

  狮群的首领一换,新首领就杀死并吃掉原狮群中的所有幼狮。 这种行为也是为了让母狮迅速进入发情期,与新的狮群首领生孩子。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与“动物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生命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是为了保证子孙繁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