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猫咪 正文

一份详细的猫寄生虫手册,看完你还敢说猫咪不需要驱虫吗?

扫码手机浏览

  作为一个合格的铲屎官,按时给自己的宠物驱虫几乎成了必须的事情。 说起寄生虫,挖掘机们都说“虫变颜色”,毕竟有些寄生虫不仅会感染宠物,人类也无法幸免,碰到这些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困扰着各位有宠物的家庭。 虽然有不实传言说猫不出去就不用防虫,但我想大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今天我们来谈谈防猫虫的故事。 可能困扰着你家的孩子们: #039; 小破虫: #039; 我会详细地说一下。 而且,要怎么清除干净呢,猫还是健康强壮的身体~

  其实,我们的猫非常脆弱,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感染寄生虫。 例如,由父母养育的猫,如果因为不可靠的肉源,吃了带有寄生虫卵的肉,猫会感染体内的寄生虫。 比如,平时喜欢出去玩,但防虫处理得不好的猫,钻进草丛玩耍,就有可能“诱发体外寄生虫”。 例如,家里的猫本身很健康,没有虫子。 也可能通过与感染寄生虫(主要是体外寄生虫)的猫接触而感染寄生虫。

  关于寄生虫的种类,首先要让挖掘机的各位了解猫的寄生虫种类和传染途径,总的来说,从寄生虫聚集的地方来分类,猫的寄生虫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种。 大家之前可能对这些虫子还比较了解,在第一部分,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虫子是如何感染我们的小猫的。

  体内寄生虫及传染途径

  猫体内寄生虫主要分为绦虫、蛔虫、钩虫、弓形虫、丝状虫等。

  绦虫:这是猫常见的肠内寄生虫。 绦虫的身体像火车一样,每一节都含有虫卵。 发育成熟后这些节片脱落,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如果铲子的粪便官们在猫砂鉴或沙发上发现乳白色的米粒,自己的猫很有可能感染了绦虫。 跳蚤是绦虫的传播者,如果猫在舔毛的时候吃了被绦虫感染的跳蚤,猫就会感染绦虫。 因此,如果猫肚子里有绦虫,就可以确信猫身上感染了跳蚤。

  蛔虫:蛔虫是一种长而恶心的寄生虫,在猫体内也很常见。 特别是幼猫和流浪猫,通过两种方式传播。 一个是母婴传播,另一个是环境中有蛔虫卵,猫会误食感染。 感染蛔虫的猫轻度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严重的话会吐出细长的虫子,或者抽出来。

  钩虫:和蛔虫一样,但比蛔虫短一点。 主要感染方法包括母婴传播和环境感染,有时也可通过土和蟑螂感染。 途径为经口或皮肤,感染性幼虫是直接穿过无伤皮肤和毛孔侵入体内,用牙齿咬肠道的吸血寄生虫。 可以通过粪便、皮肤、乳汁感染。 感染了钩虫的猫会变瘦贫血。 如果你家的猫很能吃,但一直很瘦的话,请注意有没有感染钩虫。 弓形虫:任何动物,包括人在内,经弓形虫包囊、卵囊或活体进食,均可感染弓形虫病。 弓形虫对猫不是致命的,而且猫狗一生只有一次感染机会,所以与前几种体内寄生虫相比,没有必要太恐慌。 丝虫(一种生活在猫心脏、肺部和血管的蠕虫。 一般来说,雌性超过21厘米,雄性超过12厘米。 如果不治疗,可以在猫体内生存2年。 丝虫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蚊子和其他昆虫叮咬感染丝虫的动物时,该动物的幼虫(微丝)会被带到蚊子的血液中。 这些幼虫在昆虫体内生存10 - 30天,进入感染性幼虫期。 此时,如果蚊子去叮猫,具有传染性的幼虫会附着在猫的皮肤上,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一旦进入体内,幼虫马上进入血液,大约六个月左右,幼虫就会在心脏、肺部或血管内变成成虫。

  体外寄生虫及传染途径

  猫的体外寄生虫主要分为跳蚤、螨虫、螨虫等。

  跳蚤:这种虫子的生存力和繁殖力非常强。 一般多见于流浪猫。 随着猫在房子里工作,它会躲在地毯、沙发和床上。 几乎无处不在,雌性跳蚤每天最多能生25个蛋,靠吸动物和人类的血液生活。 只要不对家里进行彻底消毒,猫不彻底驱虫,就很难清除干净。

  尘螨:螨虫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从春天开始活动。 吸血活动一般发生在白天,对宿主的侵袭有一定的选择性,有较强的耐受性。 最早发现尘螨是在每年2月下旬到3月初,消失是在11月中下旬。 其中5-10月是高发期,尤其是潮湿的夏雨天。 壁虱最喜欢躲在草丛和灌木等低矮的植被里。 一碰猫,就开始吸血。

  尘螨:主要症状是耳螨虫。 耳螨又称耳痒螨病,是猫耳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由耳痒螨和耳疥螨引起,此类寄生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耳螨虫栖息在猫耳道内,吞食皮肤碎片和组织液,暴露于机体,使耳道内出血和大量耳垢形成。 耳螨寄生在耳道皮肤表面,吸吮淋巴液和皮肤细胞,依靠组织残渣和组织滋养生活。 生命力极强。

  这些寄生虫们的详细情况: #039; 个人资料\& #039; 看的话,后面会不会很凉快呢! 另外,在感染路径上,猫即使不外出也有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所以驱除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有些寄生虫不仅会使猫危害健康,还会传播人畜共患的疾病。 接下来就寄生虫的危害进行说明吧。

  寄生虫对猫的危害(感染跳蚤的猫)被跳蚤叮咬会引起猫皮肤红肿、皮屑、脱发等一系列皮肤病。 引起猫剧烈瘙痒、瘙痒,引起季节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局部溃疡的脱发、营养不良等疾病。 另外,正如上文所述,跳蚤也是传播绦虫的主要媒介,因此被跳蚤叮咬的猫不仅会引起自己的不愉快反应,而且舔毛时吃掉虫体,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疾病。

  感染螨虫的猫:以耳螨虫为主要症状,猫频繁搔耳朵,导致局部毛发脱落或皮肤损伤。 耳垢、耳虱增多,会堵塞耳朵影响听力,使猫耳朵严重化脓,引起中耳炎,耳虱可从耳内钻入猫咪的头部,引起脑炎,还刺激猫咪不断流泪。

  患绦虫病的猫:其症状一般表现为消化紊乱,厌食和严重贫血。当猫咪吃下带有绦虫虫卵的跳蚤后,裂头蚴在猫的小肠内发育成为成虫。猫咪体内有绦虫寄生时,绦虫头节的小钩和吸盘会吸附在猫的小肠惑膜上,造成戳膜损伤,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重者造成肠黏膜出血引起出血性肠炎症状。并且由于虫体刺激肠道,会使猫咪的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粪便稀软的情况。虫体在猫咪肠道中会不断吸取掠夺营养,使猫咪机体造成营养缺乏。另外绦虫的虫体很长,在肠腔内可集成团状,造成寄生虫阻塞, 诱使猫咪出现呕吐、腹痛、脱水的全身症状。

  感染心丝虫的猫:一般被携带幼虫的蚊子叮咬后四个月,猫就会出现症状。刚开始的时候,猫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可能会突然呼吸困难,甚至猝死。因为早期症状难以判断容易误诊,所以等发展到成虫阶段,症状表露,往往就很难治疗了,这也是心丝虫病可怕的一点。在心丝虫早期幼虫阶段,感染了的猫症状类似于哮喘,包括:持续性焦虑、间歇性咳嗽、呼吸困难、呕吐、嗜睡、不爱吃饭、体重减轻。在成虫阶段,猫表现出的一些症状包括:间歇性呕吐、腹腔积液、嗜睡、咳嗽、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休克、死亡。猫的心丝虫治疗非常困难,首先治疗心丝虫的常用药对于猫咪比较危险,其次药物可能会一次性杀死很多幼虫,但是一次性死掉 2 条以上的幼虫,对于猫咪的肺部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幼虫死亡的同时,会造成猫咪猝死。

  总的来说,猫的体内寄生虫主要会攻击猫的免疫系统和肠胃系统,造成贫血,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这些疾病轻则造成猫咪营养不良的症状,重则危害猫咪的生命。而体外寄生虫会让猫咪感到非常不舒服,造成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严重的体外寄生虫更会通过虫体叮咬传染疾病,因此同样不容忽视。

  猫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很多寄生虫不光会感染猫咪,同时也会传播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因此当家中的猫咪被虫子所困恼,连铲屎官都需要担心一下自身的身体健康。

  弓形虫:我们前面讲过,猫一生只会感染一次弓形虫,意思就是一生只会排出过一次带有弓形虫虫卵的粪便。弓形虫对于猫咪来说并不像其他几种体内寄生虫带来的后果那么严重,甚至并不致命,但弓形虫对人类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感染弓形虫病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症状,常见的有淋巴结炎、心肌炎、肝炎、肾炎、支气管炎等多种炎症表现。不过我们不必过于恐慌的是:弓形虫病,并不是人接触了弓形虫卵就被传染,虫卵只有通过人的肠胃,才能破化,才会传染给人。

  跳蚤:跳蚤是让各位铲屎官非常咬牙切齿的一种寄生虫,不光是会叮咬自己的毛孩子,还会叮咬人类。(小编最近就莫名其妙中招了),被跳蚤叮咬过之后,伤口难以愈合,哪怕过了一个礼拜依旧瘙痒难忍,同时还要提防跳蚤可能传播的绦虫疾病。

  如何正确驱虫:在知道寄生虫居然这么可怕之后,我们真的要正视一下猫咪的驱虫问题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猫咪不出门就不会感染寄生虫。一定要认认真真给猫咪做好驱虫!

  体内驱虫: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各种专业的猫咪体内驱虫药给猫服用。关于网传的\"三个月一内驱,一个月一内驱\"其实不必过于死板遵守。如果猫咪体内本身已经感染了虫子,这个频率可以适度提高,但具体的频率和药量一定要咨询兽医。猫咪体内驱虫后身体会比较脆弱,也可能吐出或排泄出虫体,因此体内驱虫一定要选在猫咪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同样的,生骨肉饲养的猫咪,如果喂食的肉源稳定,靠谱。其实是没有必要一个月一内驱的。这一点rawmeat有详细讲过原因。

  体外驱虫:体外驱虫有很多药剂可以选择,使用方法都差不多,扒开猫咪的后脖颈露出皮肤,把药剂滴上即可。但注意,有些铲屎官有一个小误区,觉得猫咪洗完澡之后再驱虫是效果最好的,其实不然,体外驱虫药的原理是通过皮脂将药扩散至全身,洗澡之后猫咪皮脂被洗掉,药物无法良好扩散。

  写在最后:有的铲屎官认为猫咪没有异常,排泄、食欲、体态正常就不需要刻意驱虫。更多的铲屎官选择保守方案,依照产品说明\"三月一次内驱\"\"每月一次外驱\"是最简单省事儿的。其实不管猫咪出不出门,身体有没有异常,驱虫都是必要的行为,这既是对猫咪的健康负责,也是为了铲屎官们的健康考虑。至于频率,可以根据自家毛孩子的情况定夺。希望大家的小猫咪都可以健健康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