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科蛇属中我国最常见的只有两种猛毒蛇类,与银环蛇变色的剧毒相比,金环蛇温和得多。 它们都行动缓慢,不主动惹事,但夜行性的蛇类,也只在凉爽的夜晚出来觅食。
作为南方省份常见的有毒蛇类,自古以来,我国南方民间就对它们十分熟悉。 民间谚语“惹钱不惹银,惹银**”也能看出,这两种毒蛇的威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教。
生态学相关金环蛇最初发现于1796年,模式产地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奥里萨邦境内。 该蛇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各省。 跨越如此广阔的分布区域实属罕见。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佛蛇等。 全身是黑色和金色的环状斑纹,纤细的头部看起来完全不像猛毒蛇类。 体长一般为1.2-1.8米。 金环蛇在中国的食用领域比银环蛇的药用领域还多,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蛇类之一。 从上个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期的20年间,我国过度利用野生金环蛇资源,使金环蛇种群数量减少了50%,被列为濒危物种之列,是三大保护动物。 这样悲惨的状况也令人哀叹。
国内对金环蛇的研究多集中在毒素毒性纯化和药用领域,其他生态学方面较少。 由于其巨大的食用药用价值和野生资源枯竭,国内也有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
毒性和药用领域金环蛇LD50试验腹腔注射值为0.13-1.55mg/kg,静脉注射平均值为1.5mg/kg,排毒量不大,腹腔注射值不稳定,毒性也中等。 虽然和银环蛇的毒性相比弱多了。 但都是神经毒气,致死作用也不可忽视。
与银环蛇一样,金环蛇毒牙小,咬伤部位印象不清,伤口不流血或流少量血,开始伤口无疼痛或有轻微疼痛,伴有轻微红肿; 一般情况下,2~5小时后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全身肌肉无力、心率加快、恐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其症状的发作程度和死亡时间比银环蛇晚得多,银环蛇的症状更早、更剧烈、更危险。 在对咬伤的治疗中,超过12h抗蛇毒血清的介入治疗仍能使患者恢复健康,但银环蛇并非总是如此。
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利用金环蛇酿制“三蛇酒”、“五蛇酒”等药酒。 三蛇酒是用金环蛇、眼镜蛇、老鼠蛇各一条,放入高纯度白酒中炮制。 五蛇酒是加入银环蛇和百花锦蛇而成。 炮制的药酒对治疗风湿性麻痹、足部浮肿、骨节痛等几种疑难病症很有疗效,在我国南方民间也很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山区居民越来越多的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赚钱,对当地部分野生动物如蛇类的干扰也逐渐减少,部分蛇类野生种群有所恢复。 在大部分地区,我国蛇类总体上野生种群恢复不理想。 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栖息地,斑块化的生境不利于野生蛇类的繁殖。 同样,金环蛇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