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训练 正文

辟谣:斑鬣狗胆小?它们是强大而聪明的社会性动物

扫码手机浏览

  很久以前就想全面介绍布奇鬣狗了,特别是真人版《狮子王》播出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 在以往的鬣狗介绍中,知识点过于碎片化。 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看,也许能更好地了解这种动物,但要全面了解这种动物,仅有零碎的知识是不够的。

  在动物界,鬣狗受到的诬蔑非常多,它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黑暗”的动物之一,是十足的“恶棍”,这种偏见在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中屡见不鲜。

  《狮子王》的鬣狗

  甚至有人建议使用心脏作为衡量勇气强度的条件之一,把鬣狗和兔子、老鼠等明显弱小谨慎的动物混淆起来,对鬣狗极为不公平,实际上是强壮而聪明的捕食者。

  鬣狗

  鬣狗和鬣狗家族很多人从“鬣狗”一词联想到犬科动物,可能以为鬣狗也是野生犬科动物,但实际上单独一科就叫鬣狗科。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知识点要普及。 其实鬣狗和猫科的亲缘关系比犬科还近一些。

  传统分类中,鬣狗科、猫科、猫鼬科、灵猫科等归为食肉目猫型亚目之下,犬科、熊科、浣熊科、淫羊藿科等归为食肉目犬型亚目之下。 从现代分类看,猫型亚目、犬型亚目均降级为猫型总科、犬型总科,但猫科、鬣狗科等仍在猫型总科之下,犬科、熊科等在犬型总科之下。

  到目前为止,鬣狗科一直被算作“人丁凋零”。 共4属4种。 分别为斑状鬣狗、褐色鬣狗、条纹鬣狗和土狼。 这四种动物都可以称为鬣狗,但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不会将土狼识别为鬣狗,而是已经进化成一种食虫类。

  鬣狗,条纹鬣狗比狼强多了,但不能和强大的鬣狗相提并论。 另外,正如常说的,鬣狗是腐败的动物是错误的。 对于那两个“兄弟”,太少了。

  在地域分布上,条纹鬣蜥是鬣蜥科中唯一分布在亚洲的物种,主要栖息地在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据估计世界上有1万只成年个体。

  栖息地最少的是褐色鬣狗,只分布在非洲南端一角,是目前最稀有的鬣狗,世界野生数量估计在1万只以下

  鬣狗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个体数在27000-47000之间;

  狼的栖息地与鬣狗、鬣狗重叠较大,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

  鬣狗科的物种分布图

  鬣狗是鬣狗科中知名度最高、体型最大、攻击力最强的物种,雌性长得比雄性大。 例如,赞比亚雌性鬣狗的平均体重为69.2,雄性的平均体重为67.6。

  鬣狗很有特色,小时候毛色随年龄变化,长大后主要呈浅灰褐色或黄灰色,身上有深褐色斑点。 虽然整体体型像狗,但是前肢长后肢短,看起来肩膀高屁股低,其实是进化的结果。

  从形态学上看,鬣狗的臀部又小又圆,很难被其他动物抓住后面。 正所谓“挖人者,人常挖人”,知道猎捕鬣狗的人都知道这种身体结构的好处。 另外,这种形状虽然不能给鬣狗以优美的身材和快速的速度,但却能赋予它顽强的耐力。

  亚里士多德曾将鬣狗描述为“最喜欢腐肉”的动物。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鬣狗“臭”的原因。 坦桑尼亚的谷歌人认为,鬣狗挖死者的坟墓,所以其身体总是有腐臭的味道,但IUCN SSC鬣狗专家组的Arjun Dheer和鬣狗研究项目的创始人Ingrid Wiesel鬣狗的身体有特殊的臭味虽然可以从肛门腺中制造标记领土的物质,但是关于气味,非洲的野生狗要臭得多。

  非洲野生狗

  雌性主导鬣狗社会群居的动物大多由雄性个体指导,鬣狗恰巧是它们的例外之一。 鬣狗种群的大小取决于环境和当地猎物的丰富程度等因素,从几只成员到一百只不等。 例如,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猎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大的鬣狗群落成员多达120只,但在一些贫瘠的沙漠地区,大部分鬣狗群落维持着10人左右的成员。

  在一个团体里,往往是经验最丰富的雌性鬣狗担任领队,被称为“头号雌性”。 在鬣狗群体中具有绝对地位,起着协调群体内部矛盾、决定大小事务的作用。 其后代中的优势雌性将来如果不发生其他情况,就会继承母亲的位置。

  在鬣狗群中,雌性比雄性地位高,即使地位最低的雌性也比地位最高的雄性地位高。 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其实和那些特定的生活方式有关。

  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大多数动物都有自己的避免方法。 例如,老虎中的雄性后代,住得尽可能远离母亲。 狼群中大多数雄性后代长大后都会离开群落,组成属于自己的狼群或加入其中。 而斑鬣狗这一物种避免近亲繁殖的方法是在雄性鬣狗2岁半的时候离开原生家庭,加入新的鬣狗群落,本群又接受从其他群落出来的雄性。 因此,鬣狗雄性流动性高,地位低。

  斑状鬣狗群落中的等级制度与封建王朝中的等级制度有些相似。 “头号雌性”的后代比其母鬣狗及其后代的地位要高。 孩子地位的排序,要看其母的社会等级。 高等级的孩子享受的资源很多。 例如,自己的亲生母亲不在身边时,低级成年雌性鬣狗会优先照顾。 其次是低等级的孩子。 虽然雄性鬣狗不参与孩子的培养,但也观察到与自己的亲生孩子密切相关。

  鬣狗社会是一个反复分裂和融合的社会。 具有很高的社会性,可以结成很大的同盟,但经常团体内的成员不会聚集在一起。 他们单独或者组成一个小组觅食和玩耍。 当遇到狮子等外敌时,这些平时零散的成员被第一只雌性召唤后马上团结起来,有的鬣狗平时互相敌对狗群,也会通过短暂交流形成目的一致的超级团体,用以对抗狮群。

  斑鬣狗与狮子

  显然,斑鬣狗的社会比我们熟知的其他食肉动物的社会要复杂得多,它们通过融合来扩大势力,形成超级联盟与狮群抗争,又通过分裂来使个体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

  斑鬣狗的身份等级很少会被另一只斑鬣狗所取代,但有时候一些高等级的斑鬣狗会通过侵略低等级的鬣狗来维持自己的等级位置。

  斑鬣狗常抢走狮子的食物?这是对它的误解,虽然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竞争,斑鬣狗与狮子的栖息地存在很大的重叠区域,在这片区域里面,两者食性相同,对生存需求的竞争异常激烈,斑鬣狗的确会抢走狮子的猎物,但是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多,事实刚好反过来,由于在体型和力量上,狮子都强于鬣狗,实际上狮子从鬣狗口中抢走的猎物要远比鬣狗从狮子口中抢走的多。

  斑鬣狗与非洲野犬争食

  在《狮子王》里面,狮子被描绘成了一个正义的角色,它们承担着守护草原平衡和谐的重任,而将斑鬣狗描绘成生活在光秃秃的谷地里的阴暗生物,或许这是出于电影艺术方面的考量,但若有人信以为真,那就大错特错了。

  斑鬣狗是草原上最重要的食肉动物之一,其所处的生态位与狮子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要比狮子大很多,斑鬣狗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掠食者,虽然狮子也是,但是对于食物的接受度,斑鬣狗要比狮子更不挑。

  在非洲的某些区域里,斑鬣狗甚至是当地最大的“清道夫”,对防止疾病传播,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斑鬣狗捕猎

  斑鬣狗的捕猎效率很高,它们是最具社交的动物之一,很多时候都团体合作狩猎。由于肩高臀低的身体构造,斑鬣狗速度并不快,却耐力惊人,很多时候都是依靠耐力强取胜的。

  很多人说斑鬣狗的捕猎方式太过于残忍,比如在捕食斑马的时候,会在奔跑中将斑马臀部及腿部的表皮撕咬下来,最终斑马不断变虚弱,从而被鬣狗捕获。但是我想说的是,生存本就是一项残酷而没有感情的运动,斑鬣狗的这种狩猎策略正式基于它们的强耐力,将一切利用最大化的结果。

  斑鬣狗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胆小的生物,主要体现在它们攻击其他动物或者捕猎上面,总是采取试探的方式,缺乏“决一死战”的勇气,但这也是它们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的体现。

  斑鬣狗耐力极佳,它不断地试探,就是为了不断确认对手还剩多少战斗力,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胆怯”,但我更愿意称之为聪明。与其像“平头哥”蜜獾一样“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斑鬣狗的这种方式才是赢得长时间战斗的关键,它有足够的耐力,将对手的气力耗尽,同时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轻易受伤。

  蜜獾

  然后研究者测试了北极熊、豹子等一众肉食动物之后,发现那些表现得比较好的动物,基本上都是社会性比较高的动物,换句话说社交能力强的动物往往越聪明,而斑鬣狗则公认是食肉动物中最具社交性的,它们有着最复杂的社交行为和最大的群体规模。

  斑鬣狗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上,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在斑鬣狗社会中生存,这个生存不仅要解决“活着”的问题,还要解决“活得好”的问题。斑鬣狗的大脑已经进化成能够记得住每个种群中每个成员的声音及身份等级,这种认知能够帮助它在日后遇见同类时究竟采取何种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当两只斑鬣狗在草原上见面了,通过短暂的声音交流,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同一个大群里面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另外一个种群里面的竞争者。

  在斑鬣狗群里面,是有着森严等级制度的,流动的雄性地位往往很低,若一只斑鬣狗通过声音发现对方在群体里的地位比自己高,那么就会表现出顺从的态度,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斑鬣狗的聪明,还体现在“一致对外”上面,不同种群的斑鬣狗,能够通过沟通建立起短暂的合作关系,以便共同抵御狮子,这点令人很惊讶。对于群居的动物而言,同一群内的成员联合抗击外敌这很常见,但像斑鬣狗这般,不同群的成员团结在一起抵御共同的敌人,这就很罕见了。

  通过对斑鬣狗大脑进行CT扫描研究得出,它的额叶构造朝着与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方向进化,使得它们能够做出复杂的决策,在解决某些协作式问题的测试中,斑鬣狗的表现甚至比黑猩猩还要好。

  前面提到斑鬣狗能够通过声音识别每个成员的身份等级,其实斑鬣狗的聪明还体现在它们丰富的叫声上面,它们能以不同的声音传递出不同的信息,目前人们对其声音的了解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当然,人类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斑鬣狗每一种叫声所代表的准确意义。

  “叫声”对于斑鬣狗这一物种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日常同伴间的打招呼,生气时的示威等,都离不开特定的叫声。当然,别的动物也能发出具备传递信息的声音,但是远没有斑鬣狗来得丰富。

  斑鬣狗部分叫声

  每一只存活下来的斑鬣狗幼崽,都是天选之子提到斑鬣狗,通常与之伴随的还有一个称呼,那便是“非洲二哥”,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动物没有狮子般的体型,却依靠自己的本事活成了能与狮子分庭抗礼物种,的确不简单。但是为什么斑鬣狗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每一只斑鬣狗都生而不平凡。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里面有一段场景挺令人震撼的,那便是让更强壮的婴儿生存,其次还要扔到野外去历练,方能成为“最强战士”。

  斑鬣狗的繁殖后代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却能让人联想到相似的情景,其实斑鬣狗的生存竞争,早在其母还没有怀孕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斑鬣狗群是母系主导的群体,所以雌性的地位天然比较高,加上雌性独特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在交配这件事上有着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母鬣狗会挑选公鬣狗,只有被选中的公鬣狗才有机会留下后代,而只有更强壮公鬣狗,才有机会被母鬣狗选中。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一样,斑鬣狗雌性的除了体型比雄性大一些之外,也更具攻击性。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Kay Holekamp曾对斑鬣狗进行过研究,其中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母鬣狗越强大,在怀孕的最后阶段,胎儿所接触的雄性激素就越多。

  这些激素是由母鬣狗卵巢产生的,且雌性对这类激素的产生的影响更为敏感,加上斑鬣狗的妊娠期很长,大约110天,在出生前就长时间“浸泡”在这些激素当中,使得斑鬣狗幼崽出生不久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斑鬣狗的母乳,是所有陆生食肉动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的。

  如果你认为这已经“强势”了,但实际情况还远远不止,由于雌性斑鬣狗独特的生理构造,在分娩时大约会有10%的母鬣狗因难产而亡,幼崽的情况就更加严峻了,有60%的斑鬣狗幼崽会由于脐带太短,无法穿过产道等原因窒息而亡。

  加上幼崽一出生就能睁眼,且具备6-7毫米的犬齿,在出生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幼崽间的相互攻击,又会导致大约25%的个体死亡,所以每一只能够自然存活下来的斑鬣狗幼崽,都是“天选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