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睛。 请穿过拥挤的人潮。
据中国残联2018年统计,中国已有1731万视障群体,平均每80人中就有1人受视障问题困扰。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导盲犬数量,据2019年5月末的最后统计,只有200只。 这意味着8.6万盲人只有一只导盲犬。
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标准,如果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导盲犬被认为是正常普及的。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中国的导盲犬数量应该是17.31万只。
为什么中国的导盲犬这么少?
因为中国导盲犬的现状非常困难,选种难,训练难,资金难,同意难。
首先是选择种子。 导盲犬不比宠物狗好。 在众多的狗中,只有金毛和拉布拉多最适合作为导盲犬培养。 即使是这两种性格温和的犬种,在训练中淘汰率也超过了60%。
导盲犬的训练周期很长。
导盲犬一般出生45天左右,被寄养在志愿者家里,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学习听从简单的指示。
那是一岁左右,回到训练基地,进行半年的专业训练。 在那期间,每天走20公里的路。 最后,与相关盲人进行1个月左右的联合训练。
合格的导盲犬,培养费用约在15 - 20万之间,但视力障碍者收养导盲犬,不收取任何费用,只需提交申请并等待定员,所有费用由导盲犬训练基地承担。
目前,全国能培育导盲犬的基地只有大连、山东、郑州、南京四个。 其中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规模最大,全国200只导盲犬中,有一半来自该基地。
青岛和西安正在建设新的导盲犬训练基地,目前还不能正式使用。
克服上述困难,导盲犬仍未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很多人不了解导盲犬,只能与普通宠物狗一视同仁。
虽然国家在2015年宣布导盲犬可以正常乘坐列车,出入各种公共场所。
但实际上,许多公共场所仍然不允许导盲犬进入,甚至地铁也不是想进就能随便进去的。 在广州,导盲犬要进入地铁,必须出示两张证件。
盲人应出示《视力残疾人证》或《重度残疾人免费乘车证》;
应该向导盲犬出示的三个证明之一是出生证明、驯养证明、收养证明。
我甚至见过巴士司机载着导盲犬,被其他乘客打电话报警的情况。 不是那个乘客有多坏,只是这反映了中国导盲犬知识普及还很重要的问题。
对普通人来说,是否接受导盲犬可能是一个心情问题。 但对盲人来说,公共社会不接受导盲犬就等于要求他们永远不出门,最好是在家里独自度过一生。
国内无障碍设施极不完善
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没有导盲犬的帮助,盲人完全走不动一步。
以盲道为例。 我国有世界上最长、分布最广的盲道,但在这些盲道中,能真正对盲人群体有多大帮助,绝对值得打上问号。
国内城市的盲道,一条条可数,想靠一根盲杖平安到达目的地,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盲人曾坦率地说,走在中国的盲道上,和自杀没有区别。
此外,公众过度占领无障碍设施仍然以盲道为例。
共享自行车起火的时候,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有没有人想过这些自行车停在盲道上? 另外,也有不少人把乱七八糟的私家车停在街上,占用盲道吧?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导盲犬的帮助,中国1700多万盲人群体该如何生存呢?
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目前仅有的200只导盲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连这只有200只导盲犬、200个不幸的“幸运儿”都有人不愿接受。 这绝对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样子。
社会文明与否,往往要看边缘人群的生存状况。 我们有1700多万盲人群体,但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生存空间。
我们有无数的宠物猫、宠物狗,有近一亿个宠物家庭,总额超过千亿的宠物市场,但我们不想向200只导盲犬让步哪怕一点点。
我们能做的,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