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他们分别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养犬管理的建议。 前几天,负责部门对此进行了回答。 市公安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执法巡查,核对农业农村部门免疫信息和公安机关证明信息网络,督促排查出免疫未证明人员并尽快依法证明,探索建立健全流浪狗收容试点。
不系绳子就会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从2011年5月开始实施七年,有关部门加强犬只免疫、登记证明、流浪犬收容,开展依法文明犬宣传,依法文明犬社会认同提升,不文明犬行为受到一定制约。
“但是,养狗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周丙辉表示,条例相关条款特别是第十一、十二、二十二条执行不到位,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处罚不严,安全、卫生等问题频发。
两位代表都提到了“无证养狗”的问题。 许多养犬人没有按照《条例》的要求,在公安部门登记和处理狂犬病免疫接种。 据相关报道,2018年1月至9月,上海市民服务热线共收到10639条犬类管理投诉,其中3160条举报无证犬。
屡次发生狗的麻烦和伤害事件。 有些狗半夜狂吠,打扰邻居正常休息,影响正常的邻里关系。 少数养狗不牵绳就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 少数市民还存在侥幸心理,违规饲养大型犬、烈性犬。 据报道,上海每年约有12万人被狗咬伤,主要是没有系绳子的狗和流浪狗受伤。
代表们还说,养狗的人不打扫,狗屎乱成一团。 “不文明养犬执法处罚不严,不仅对老百姓的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上海的城市形象。 ”
只给狗添麻烦就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如何减少狗的受伤?
周丙辉认为,首先要从无证养犬问题入手,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他建议,地区警方配合街道、居委会进行入户调查,逐一登记汇总辖区养狗人数,建立详细档案,掌握底数,心中有数本小区有多少条狗。 坚持“先教育、后处罚”的原则,首次发现,不按规定免疫、登记和年检的,进行说服、教育、批评,对养犬按规定注射狂犬病疫苗,回避登记,不予配合的依法进行经济处罚
针对禁养犬违规问题,周丙辉建议公布举报热线,鼓励群众举报禁养犬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对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依法只收容烈性犬。 对犬扰民伤人问题,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 定期举办宠物狗饲养培训班,发放养狗管理小册子,提供狗绳、马桶,消除疑虑。 同时,要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犬只伤人的,养犬人不仅应当承担医疗费,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华还建议全市犬伤门诊增加流浪狗、养犬伤害登记,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鉴于早晚是养犬人遛狗的时段,也是犬只在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的高发季节,代表建议城管部门和物业公司保安加强日常巡查,完善巡查机制。
筛选免疫未辨证者促进辨证
根据2011年《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发放《养犬登记证》,打击违法养犬行为及收容流浪狗工作。 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发放《养犬登记证》 174426张,其中圈内区域6855张,圈内外区域54235张,农村地区113336张。 共处罚违规养犬行为81条,收容流浪狗罚款人民币7190元3.3万余只,比上年增长74.2%。
“我们将继续《养犬登记证》的日常处理和年度审查。 》市公安局表示,将积极做好卫健、农业农村委员会、城管执法、房管等部门的相关工作。 首先,加强养犬登记工作,依托市**“一网通办”政务平台,进一步简化办证手续,增加“免疫辨证一门式”服务网点,实现居民养犬登记“零跑路”,方便养犬登记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打破信息壁垒,将农业农村部门的免疫信息与公安机关负责信息进行网络比对,从库存信息中筛选出免疫欠费人员,并及时通过短信等方式依法证明,纳入管理视线。
同时,加大打击整治力度。 市公安局表示,针对辖区内无证犬只、流浪犬、违规遛狗、遛狗行为不检等问题,结合辖区实际,加强执法巡查,打击违法犬、流浪犬伤人狂犬病、遛狗、遛狗各类治安纠纷和卫生
市公安局表示,将探索建立健全流浪狗收容试验。 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区,会同相关养犬行业协会和动物保护组织,建立流浪狗收容所,对免疫合格的饲养犬进行集中护理; 另一方面,建立网络收养机制,配合相关养犬行业协会和动物保护组织,开发建设相关系统和小APP,发布被收养犬公告,通过公仔网收养渠道,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在全市推广,做好流浪狗分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