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种类繁多,饲养宠物的理由也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 有人认为,比起猫狗,爬宠物更安静、更安心,也有人喜欢龙猫、蜜柑等给饲养者带来的视觉满足感和心理安慰感。 另外,饲养寿命短的甲虫,观察并记录、享受幼虫、蛹化、羽化、蛰伏等生命循环过程。 但是,也有人以猎奇、古怪的心情饲养宠物。 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报告,近半数的宠物购买者几乎没有时间研究自己购买的动物,也不知道宠物的起源和需要的环境。 如果宠物“不亲”“味浓”“难养”等达不到饲养者的心理预期,这种态度很可能会被抛弃,引发一系列次级风险。
当然,不是任何动物都能当宠物。 一方面,异宠尚未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部分仍具有攻击性,对人的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部分宠物携带的寄生虫、细菌、病毒,可能给饲养者带来健康风险。 此外,许多卖家没有资格,打着卖宠物的幌子非法销售野生动物,其中有些外来生物是非法入境的。 消费者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将其作为宠物饲养,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因此,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所谓“奇葩宠物”,消费者更要擦亮双眼、小心行事。
饲养宠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喜好,也关系到生态的安全。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660多种,对农林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猎奇的宠物爱好者中,有一些从国外非法网购的国内非自然分布的新奇特宠物,不仅可能携带动植物疫病疫情,而且因为没有天敌而受到压抑,一旦逃跑或被抛弃,很可能破坏生态系统。 以鳄梨为例,进入户外水体后,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直接导致本土鱼类等水生动物种群急剧下降或灭绝,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 由此可见,异宠行业潜在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不容小觑,防控工作不容忽视。
规范市场,监管不能有漏洞。 目前,异宠的购买渠道主要是线上。 电商平台需守土有责,对从事关联交易的商家明确跟进和完善审核流程和违规惩戒机制。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非法狩猎和走私打击力度,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监管,清理、过滤、删除野生动物违法交易信息; 加强物流行业监管,防止检疫证书丢失和违章运输。 只有加强源头管理,凝聚多方合作,建立入侵物种全方位防御体系,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新挑战。
没有需求就没有非法销售。 更重要的是不要伤害爱。 消费者不得盲目跟风、随意购买、任性饲养。 在决定养宠物之前,你应该问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充分了解你想养宠物的习性。 卖方有完美可靠的资质吗? 宠物生病了去哪里救治? 有时间和精力长期相处吗? 充分理解、合理决定,才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