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貘离开了居民区,在上海动物园安家。 这条小貉名为“吉祥”,被居民误收养为小狗两个月,被上海动物园收容后进行野化训练,择机回归自然。
刁先生说,5月中旬,她发现作为“小狗”饲养的“吉祥”与此前饲养的小狗在生长速度、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于是家属联系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经专家甄别,“吉祥”的真实身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
随后,刁先生的女儿胡先生联系了野保部门。 6月9日,野保工作人员赶到小区,将小貉“吉祥”送到上海动物园收容。
居民与小貉合影留念。
“让专业机构和专家照顾‘吉祥’是更有利的选择。 ”胡先生说,虽然舍不得小貉,但他明白,需要回归群落,追求更自然、更合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作为宠物,人没有剥夺其自由的权利。
据野险工作人员介绍,幸运的“吉祥”在刁某一家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但错过了在野外学习跟随母貉生活本领的机会。 与母貉普通养育的貉相比,“吉祥”无法从母体获得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
目前,小貉已在上海动物园饲养间隔离观察,由肉食队重点照顾; 适应环境后,可先在园内乡土种区饲养展示,同时安排野化训练,长大后择机在园内就地放生。
上海已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情防控体系,遍布全市湿地、公园、林地、丘陵等多种生境,实时监测和预警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风险。
上海市林业总局提醒市民,发现受伤、被困、体弱的野生动物,应当立即联系当地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或者拨打12345处理,不得擅自靠近或者带回饲养。 市民不建议将非本地分布的外来物种作为异宠饲养,一旦外来物种逃逸,可能对城市生态造成破坏,同时饲养CITES附录、所列外来物种属违法行为,将根据情节处以刑事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