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百科 正文

导盲8年 义犬珍妮体验社会包容

扫码手机浏览

  2015年5月1日,陈燕带着导盲犬珍妮进入天通苑地铁站

  陈燕在给钢琴调音的时候还有珍妮的陪伴

  珍妮是中国第18条导盲犬,2011年4月从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毕业后,与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成功配对。 珍妮成了陈燕的眼睛。

  她们共同度过的八年里,到公共场所到处都是障碍,但现在她们可以进入地铁、飞机、火车和银行。

  8年来,珍妮和陈燕一起见证了中国导盲犬被社会接受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社会相互配合,残意识的提升。

  珍妮的到来

  给了陈燕新的希望

  陈燕3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经手术视力未达到0.1。 到了上学的年龄,陈燕被奶奶送到北京盲人学校。 “我从2004年的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中知道有导盲犬。 2008年残奥会,平亚丽带着导盲犬出现在圣火点火现场,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我有微弱的光的感觉,所以对导盲犬没什么感觉。 ”但是,在2010年的交通事故中,陈燕完全失去了那唯一的0.1的光明。 她的世界陷入了黑暗,不敢出门,只能坐轮椅,对车的恐惧把她击倒了。

  珍妮的性格很活泼,“我记得她一来就扑向我,吓得要命。 ”但珍妮这种活泼的性格和陈燕脾气相投,在基地和珍妮进行了28天的合作训练后,2011年4月,珍妮从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毕业,来到了北京,陈燕天通苑的家。

  珍妮是进入北京的第一个月

  公共场所到处碰壁

  珍妮来北京后,陈燕觉得导盲犬是她的眼睛,这次她出去调钢琴,终于不用害怕各种各样的车了。 但是珍妮到北京的第一个月,陈燕傻了。 导盲犬在北京除了不需要票的郊野公园,哪儿也去不了。 盲人的活动范围反而受到限制。 成为了困扰当时收养导盲犬的导盲犬们的共同烦恼。

  珍妮不是北京第一只导盲犬。 导盲犬2006年进入中国已经5年了,为什么还“一步也走不动”呢? 据陈燕分析,以前有导盲犬的盲人大多有固定的工作。 当时是2点1分,她的工作是弹钢琴,必须在北京市内奔波,需要接触的公共场所很多,所以心情特别强烈。 那时,公共汽车、地铁、餐厅、银行、火车几乎都不行。 她到处向人解释,导盲犬是工作犬,不是宠物,不会伤人,但还没有人接受导盲犬。

  我第一次进了家门口的超市

  珍妮通过了“熟肉”的考验

  珍妮进入公共场所的突破,也从家门口的超市开始。 2012年的一天,陈燕带着珍妮下楼准备在天通苑西三区的超市购物。 “带珍妮在大连训练的时候,也进过超市,对她很有信心。 ”但是,警卫把她们停在了门外。 最后找经理也没用。 “如果这只大狗进去到处吃东西怎么办? ”。

  通过行动获得了自己权利的珍妮,从那以后,陈燕带着珍妮出门也增加了责任,为导盲犬活动宣传,进入公共场所,辅助盲人出行。

  在珍妮服务的8年间,为了让她带着陈燕去全国各地的厂矿企业学校幼儿园发表励志演讲珍妮,银行业协会与各大银行合作宣布全国银行营业所允许导盲犬进入。为了让珍妮,吉野家总部宣布全国的门店都不会拒绝导盲犬中国联通宣布全国门店允许导盲犬进入,因为北京的庆丰包子铺都允许导盲犬进入; 因为珍妮和陈燕,全国各地很多公共场所都允许导盲犬进入。

  天通苑地铁站被拒绝了11次

  珍妮想被接受

  陈燕说,珍妮逐渐被社会接受,但对社会的影响仍然有限,在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之前,盲人可以带着导盲犬乘坐地铁。 同一天,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也正式实施,视力障碍旅客可以携带导盲犬乘坐列车。 导盲犬在全国变成了“火”,很多人开始了解导盲犬,从那一年开始,大大推动了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

  说起导盲犬可以进入地铁,陈燕想起珍妮在天通苑地铁站被拒绝了11次。 “2012年8月1日,我国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视力障碍者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益。 从那以后,珍妮也坐了地铁2号线、1号线、10号线、13号线。 只要我事先出示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动物健康证,珍妮就可以坐地铁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天通苑地铁站大门的珍妮进不去。 当时,警卫和值班站长不说进不去,总是去请示,但等下就不见了人影。 否则,天通苑说交通量很大,不适合放导盲犬。 ”无奈之下,陈燕只好开着想带导盲犬的黑车直接在客户家工作,回去后坐地铁回家; 先坐黑车到地铁5号线和13号线换乘站的立水桥站。 这里允许导盲犬进入。

  和坐地铁一样,导盲犬也不容易坐火车。 我去北京站问过她。 “当时,有人说狗不能和人一起上火车。 我说她是工作犬,用我的眼睛,不是宠物。 人又说如果是狗就不行了。 ”结果,陈燕当时花1200元包了车,带着珍妮去了秦皇岛。 不放弃的陈燕在回北京前去秦皇岛站打听,这里的车站工作人员听了陈燕的解释后表示,只要证件齐全,导盲犬就可以坐火车。 回到北京,陈燕只花了87.5元。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地铁和车站无法掌握导盲犬的进入尺度,给盲人的移动带来了麻烦。 ”

  地铁终于建成了

  导盲犬的“一平方米”

  2015年5月1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上午9点,珍妮带着“妈妈”陈燕第一次走进了天通苑地铁站的大门,地铁工作人员出来指引、协助陈燕进站。在看过陈燕的残疾人证和导盲犬工作证之后,工作人员为陈燕换取了福利车票,并带领陈燕和珍妮走上站台。上地铁后,珍妮将陈燕带到靠边人少的位置,自己靠着墙趴在里侧,全程都静静趴着没有走动。随后在雍和宫站换乘2号线后,有乘客为陈燕让座,珍妮将陈燕带至座位后,又一直静静趴在陈燕座位下面,全程没有发声。

  5月25日,陈燕和她的导盲犬珍妮、盲人按摩师吴文昊和她的导盲犬子龙,在家人的陪伴下一起去北戴河休假。这也是《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施行25天后,珍妮和子龙第一次走进北京站。陈燕说,从那时开始带导盲犬乘火车出行,让她的出行成本降至原来的1/4。

  2018年12月18日,服役8年的导盲犬珍妮将在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退役,她的接班导盲犬将跟随陈燕继续见证弱有所扶,中国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发展进程。

  对话

  导盲犬符号化提高公众助残意识

  对话人: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

  北青报:陈燕的导盲犬珍妮12月18日即将退役。8年来,珍妮从处处受阻到现在可以基本进入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向导盲犬敞开了大门,您是如何看待社会这一变化的?

  李庆忠:导盲犬在世界上有着百年历史,但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晚。2006年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盲人协会共同支持下,全国第一个专门培育训练导盲犬的基地――中国导盲犬大连训练基地正式挂牌。

  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火炬手平亚丽在导盲犬的带领下将圣火传给主火炬手侯斌,让导盲犬第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从那时起,中国人开始知道导盲犬,特别是2012年8月1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视力残疾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益。《条例》的出台让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对导盲犬的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盲人带领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确实不容易,在第一批如陈燕一样的使用者身体力行的推动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如今,导盲犬终于可以走进民航、地铁、铁路、银行等公共场所,12年的不懈努力让我国残疾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北青报:社会对导盲犬逐步接纳的背后,让您看到了什么?

  李庆忠:导盲犬是世界上公认的盲人出行的最佳伙伴,中国的盲人有机会使用这种有温度有感情的辅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促进导盲犬进入社会其实更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一种需求,导盲犬走进公共场所是社会公民进步的一个窗口,说明整个社会互帮助残意识的提高,也说明了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