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禁止饲养中华田园犬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据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合肥市禁养犬名录(征求意见稿)》显示,比特犬、拳师犬、法国狼犬等40多个犬种列入禁养名单,中华田园犬也堂而皇之地列入名单。 一石激起千层浪。
梳理各地条例,合肥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2007年,杭州禁止在公寓饲养中华田园犬等33种烈性犬。 2018年,成都发布的22种禁养犬中,包括其犬种; 在重庆公布的烈性犬名单中,中华田园犬也同样上榜……但许多城市并没有亮起红灯。 这里就是困惑的地方。 那到底是一只强壮的狗吗? 为什么有计算的地方,却有不计算的地方?
中华田园犬一般是土狗的总称。 它之所以备受争议,可能与驯养历史有关。 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金毛犬等因经过严格选育和驯养,基因稳定,性格温和而被广泛接受。 然而,中华田园犬并没有经过严格意义上的“宠物化”,多用于居家护理,喂养简单随意,生命力强,适应性好,但缺点也很明显,基因不稳定,有的温顺,有的易怒各地被列入烈性犬名单时,一般都使用这个理由。
但是,基因只是“强狗”的必要充分条件。 中华田园犬既有性格温顺的小型犬,也有像狼一样的大型犬,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农业农村确定的49种烈性犬名单中,不包括中华田园犬。 一些地方涉嫌擅自将其纳入“烈性犬”范畴,擅自扩大概念。 另外,这是几千年农耕背景下的特定产物,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形象,无论是感情上还是风俗上,市民都有需求。 因此,“一刀切”既不能统一概念,也不能寻求事实上的真相。
抛开具体枝节的争论,最终回到统治构想。 虽然有些地方把中华田园犬定义为“烈性犬”,但并不真的认同它,而是想找到一条管理的捷径。 确实,中华田园犬的绝对数很多,很多狗引起了问题,特别是无主犬、流浪犬的问题。 虽然从原来的规定来看“不能养”的话,似乎可以减少之后的矛盾,但事实证明这恐怕只是一种臆想。 深圳曾被列为“烈性犬”,但屡遭舆论争议,去年摸了一下,发现有8万多条土狗(包括串刺),最终将其移出禁行名单。
关于如何治疗犬患者,各方争论已久。 现在,各地多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更适合当地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管理,精细化管理都是必然的方向之一。 养狗虽是小事,但人群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安全感、幸福感,考验着基层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水平。 毕竟,管狗的核心是管人,与其盲目发布“禁养令”,不如在规则和管理上多花点心思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