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天又下雪了,很多人还记得雪中故宫的猫。
农历九天过去了。 作为老鼠的天敌,猫们在故宫的近况如何? 如何进入人类的生活呢? 什么时候进入宫廷? 今年是紫禁城的600周年,故宫博物院因瘟疫至今仍在闭馆中,但住在故宫博物院的猫们被创作成漫画,派生出来成为文创,成为介绍故宫文化的使者。 你从哪里来? 各自的性格怎么样? 摄影师的镜头下他们的生活怎么样?
“鹅毛大雪飘飘,有看千年的感觉。 ”摄影师刘顺儿妞想起在雪地里故宫拍猫,“那天雪一片片飘着,《三随子》特别配合,在那里玩得很随心。 那天故宫游客很少,我的拍摄状态也很放松。 我也很喜欢“雪中最盛拜”。 ”
雪中的故宫猫“三随子”。 @刘顺儿妞图
中国最早记载家猫的文献出现在西汉。 猫被认为是由波斯商人带入中国的。 在后来的文献中,《三国志魏书》说:“我的有斐性,本事像人偷狗捕鼠一样,盗即使有小损失,也要存在我的袋子里。” 由此可见,直到在陈寿所生活的西晋时代,都有捕鼠犬。 直到北魏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用来养猫捕鼠。
宋佘名《富贵花狸图》台北故宫藏
到隋唐时期,温柔轻便、善解人意的猫越来越受到女性的欢迎,唐朝宫廷里出现了“狸奴”,负责处理各大殿的老鼠。 李商隐有一句诗叫“鸳鸯瓦卧狸奴”。 “猫”的谐音“门”具有长寿的意义,也成为画的题材。 唐宋以来,有唐代的卢弁、刁光胤等许多画猫名家作画。 宋代还流传着一些以猫为主题的绘画。 其中台北故宫藏《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图》等都表示宋代猫作为宠物饲养,据说南宋杭州的“奢侈品”店已经可以买到养猫用具
佘名《狸奴蜻蜓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明代养猫已成为风尚。 紫禁城是木制建筑,养猫也是为了防止鼠害。 据说天启皇帝很喜欢养猫,有时也会在紫禁城里设庭院养猫。 清代300多年来,猫的名字被频繁提及,还出现了一些关于猫的百科全书。 紫禁城里,饲养最多、最受宠爱的动物是猫。 宫殿里的母猫被称为“某个女孩”,雄猫被称为“仆人”,皇帝宠爱的猫被加上头衔的品位被称为“某个管理”。
清虚谷《猫蝶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时代不同了,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猫住在故宫红墙黄瓦之间。 近年来,故宫的猫成了“网红”,不少人参观故宫、看建筑、看展览,看文物之余,也不忘“猫扑”。 微博上也有“故宫猫超话”、“故宫白点儿”等自己加VV的微博。
在《上新故宫》中,电影演员介绍故宫,“御猫”的串门也是一大亮点。
“故宫x列支敦士登”故宫邮票以“故宫猫”为主题
拍摄故宫的猫也是偶然的,一开始刘顺儿妞只是拿着照相机去故宫拍花草、四季风的东西。 但是,在漫无目的地赏花般的参观中,在红墙之间发现了一只小猫。 一开始只是停下来玩了很久,把它拍下来了。
整理照片后,发现《故宫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摄影主题。 在网上一搜索,就有网友顺手开始给故宫的猫拍照。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她也发现不同的宫殿里有不同的“猫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故宫的工作人员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故宫猫的日常生活。 渐渐地,刘顺儿妞知道故宫里有181只猫。 (据2017年统计,最开始她拍摄的猫叫“馒头”,得知“住”在景仁宫后,收集了《故宫抚猫地图》。
景仁宫的馒头,刘顺儿妞看到的第一个故宫喵喵。 @刘顺儿妞图
仅2017年一年,刘顺儿妞就进宫约30多次。 (都是为自己买票参观。 )无论是顺路还是特意去,几乎每次都像图一样。 运气好的话,最多一次见到5只猫,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手而归。
海棠花下的颐和园“小个子”。 @刘顺儿妞图
颐和园,《小个子》的《海棠春眠图》
颐和轩的“二毛”:长在颐和轩的琉璃瓦上,飞檐穿墙。 @刘顺儿妞图
海棠花下的颐和园“小个子”。 @刘顺儿妞图
然而,2018年底,“小个子”离开故宫回到了喵星人。 2019年春天,海棠花期,在“小个子”喜欢的东侧,海棠花似锦,娇艳欲滴。 或者,想弥补前一年只拍了一天的悔恨。 2019年海棠开花的一周,刘顺儿妞每天都去颐和园和房檐上半天。 虽然还想拍拍猫和海棠,但是这次没有看到“二毛”,也没有遇到新的猫。 《小小的孩子》的《海棠春天的睡眠图》也只在春天固定下来。
儿子:颐和园。 最亲爱的孩子,很遗憾回到了喵星人。 @刘顺儿妞图
景仁宫、一宫之主“三随子”(鸟拜) )。
因为去故宫的次数多了,刘顺儿妞在景仁宫认识了“三随子”。 她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景仁宫正在举办画展,“三随子”坐在展览室里,就像一宫的主人一样。
景仁宫“三随子”“日常的霸气,送给别人的花名”不一致”。 @刘顺儿妞图
但其实“三随子”这个名字“鳌拜”更有趣,“三随子”的“爷爷”“大随子”,是故宫的一位现已退休的年长工作人员,他领养了一只猫,取名“二随子”,也就是“三随子”的父亲。虽然花名“鳌拜”,但和“三随子”接触久了,刘顺儿妞发现它并不那么傲慢,相熟之后还会撒娇卖萌讨零食。
“三随子”(鳌拜)有关文创。 微故宫 图
刘顺儿妞镜头下的“三随子”基本上都在故宫光影之中,600年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与灵动的猫组成了光影斑驳的特别画面。尤其难得的是,有一组照片,赶着故宫下雪时拍下了“三随子”:
那是2018年2月,一早醒来,刘顺儿妞发现北京下雪了,就直冲故宫,进了故宫二话不先奔景仁宫。果然看到“三随子”在屋檐下睡觉的,见熟人来了,“三随子”懒洋洋地打个哈欠、伸个懒腰。“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有一种一眼千年的感觉。” 刘顺儿妞回忆说,“那天雪花一片片飘着,‘三随子’特别配合,在那自顾自地玩耍。那天故宫游客不多,我的拍摄状态也非常放松。就有了我也特别喜欢‘雪中的鳌拜’。”
雪中的“三随子”(鳌拜)。 @ 刘顺儿妞 图
在景仁宫也有一只喜欢生活在琉璃瓦上的猫,叫“景小崽”。“景小崽”长得很像颐和轩的“小崽儿”,但胆子却很小。刘顺儿妞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就在屋顶上喵喵叫,然后一个在屋顶上呆着,一个就举着相机往上拍。
景小崽:常出现在景仁宫的屋顶和暗渠洞口。 @ 刘顺儿妞 图
从2018年底至2019年春天,刘顺儿妞的镜头里最常出现的故宫猫就是“景小崽”。它除了在屋顶上出现,也会出现在景仁宫一侧的通道(类似地道),特别是在北京寒冷的冬天地道里比较暖和,如果看到地道附近摆有猫粮和水,就大约能探得猫咪们的活动区域。
2019年初的一次,刘顺儿妞在猫粮附近等了一会儿,果然等来了“景小崽”探头探脑地从洞里钻出来了,那次刘顺儿妞因为带着自家猫的零食,所以拍摄到了很多胆小的“景小崽” 想吃又不敢靠近、伸手去够的照片。
景仁宫“景小崽”的表情包。 @ 刘顺儿妞 图
因为经常去拍,刘顺儿妞还拍到过景仁宫的“三随子”、“景小崽”和“馒头”同框的画面。但因为胆小拍到“景小崽”的机会不多,但它却经常有歪着脑袋、探出小脸的造型,而且表情丰富、动作多,像是“行走的表情包”。
后来,景仁宫因为局部整修,住在景仁宫的猫也搬家了,据说“三随子”、被故宫的工作人员带去了故宫书院抚养,其他猫也都迁去了别处。
景仁宫里的“馒头“和“三随子”(鳌拜)同框。 @ 刘顺儿妞 图
“三小只”组团出道,追赶嘻戏、凌空飞起
海棠花开花落,2019年4月,再到颐和轩时,刘顺儿妞发现此处多了几只小猫,这几只小猫叫“吉祥”“如意”“警长”,它们有个叫“小花”的姐姐,它们的父母是“七喜”和“大黄”,这一家原本住在颐和轩边的乾隆花园里,但乾隆花园并不开放,所以只有等它们从相通的地道钻到颐和轩,才能看到这一家。
其中,猫妈妈“七喜”和“小花”比较谨慎,而第二胎出生的“吉祥”“如意”“警长”这“三小只”或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都调皮、淘气、热闹,而且常玩在一起,所以刘顺儿妞的照片中也就有了很多“三小只”的合影。
“三小只”(“吉祥”“如意”“警长”)在颐和轩合影。 @ 刘顺儿妞 图
当然,一般游客去故宫能看到一两只猫已经是运气好,刘顺儿妞能拍摄和“认识”这些故宫猫,并不是她可以进入非开放区域,她和普通游客一样,买票入宫,不同是的她去得多,且时常做有心人。
比如,“七喜”一家的情况,就是她在拍摄时从工作人员处得知的,而且它们其实并不是常在颐和轩,而只有在下午喂猫的时间点,它们就特别准时地在地道里探头探脑地找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人员没出现,它们就缩回去。在工作人员还差大概50米到达“现场”时,它们就仿佛感觉“前方高能”,“三小只”立刻鱼贯而出,跑向工作人员。当然不只刘顺儿妞,很多爱猫网友都会在喂猫的时间段专程去颐和轩等它们。
据经验判断,其中一只三花是母猫,其他两只应该是公猫。因为年幼,它们的照安安静静趴着的少,都是追赶打闹、凌空飞起的画面。
但在2019年12月28日,故宫工作人员的微博显示,4个月大的“警长”突然发病,住进了医院,状况不容乐观。它的玩伴“吉祥”“如意”马上也被带去医院打了疫苗,很多网友为这“三小只”的状况担忧,好在2020年1月7日,“警长”痊愈回宫,1月21日,“警长”又回到了它喜欢的树上跳上跳下。
故宫工作人员带着“如意”打疫苗。
当然,为了宫喵能够健康长久、快乐的生活,故宫也提醒游客不要主动喂食、逗弄,并请看管照顾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追逐宫喵。
2020年,当海棠花再开的时候,也许可以看到“三小只”在海棠花下嬉戏打闹。
有新宫猫来、有搬家的、也有离开的。猫儿在故宫生生不息。宫猫的故事还有很多,未来,故宫出版社还将以宫猫为原型推出“故宫·宫喵家族”系列绘本。从“宫猫家族”等系列文创的开发,也可见目前“猫”从家中宠物,到博物馆的“宠物”,越来越多憨态可掬、聪明伶俐的喵星人,或主动或人为来到文化场馆,从猫文物到猫文创,“自带流量”受人追捧。600年的故宫中有猫,比故宫历史更久的西安碑林中也有猫,而猫与古建筑的配搭,而让人产生它们的家族是何时开始居住此地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