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老了说狗的事,你知道吗? 许昌有躺狗的台子吗! 百味中原
文常德生
这条狗为了保护主人的钱包而饿死
——许昌卧狗台的传说
三国时期,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醺醺地躺在城外的草丛里。 正好猎人放火,火顺风而来。 那只爱犬黑龙跑到小溪里湿透身子,向李醉卧所洒水,往返多次,主人幸免于大难,狗累死了。 李醒乃悟,为其恸哭,太守听了,拿着棺材供葬。 故纪南有义犬冢。
没有唯一的偶然。 许昌有狗床。 据说遗迹位于现在新兴铁路桥东边的道路的南边。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书生带着他的爱犬去北京考试,经过许昌南城门外时,感到有点累,看到一块大石头又干净又光滑,于是坐在上面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醒来时天色已晚,书生慌忙赶路,挎在腰上的钱包掉在石头上,竟浑然一体。 学生离开后,他的爱犬跳上石头,躺在钱包上,无人靠近。
几天后,马大哈书生匆匆忙忙地发现钱包不见了,他的爱犬也跟不上。 于是,书生掉头返回。
书生匆匆回来时,他的爱犬已经饿死在那块大石头上,钱包压在爱犬的身下。 虽然找到了钱包,但爱犬为了保护钱包而饿死,书生见状悲伤,哭着把爱犬埋葬在大石头旁边。 为了纪念作为这个主要保护财产的义犬,子孙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卧狗台”。
这是民间传说,无从考究,但狗的忠诚度是显而易见的。
20岁的时候,我偷了油,砍掉了爷爷的头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 吕洞宾为道教宗师,名“吕祖”,原为儒教,先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后遇汉钟离传丹法,被尊为剑祖剑仙,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洞宾机敏过人,但他倚仗剑布传道,缘于早年的荒唐事。
吕洞宾从小家境贫困,生活拮据。 有一次,年过二十的吕洞宾到大户人家油坊去偷油。 他先把油坊后面的墙扒了一个洞,用棍子挑了一顶帽子放进洞里试试,看有没有人在保护。
吕洞宾刚插上棒子,就在房间里“咔嗒”一声切了一刀,连棒子都戴着帽子砍了。 吕洞宾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几十里,再也没回家。 随后,他自嘲地说:“二十岁的时候,我偷了油,砍了爷爷的头。 儿孙有福,我登山享自由”,从此吕洞宾开始了漫长的修道生涯。
小说《八仙得道传》第八十三回记载,二郎神的哮喘犬擅自危害人类,吕洞宾就奉命携带法宝“布画”投降。 哮喘犬被收进“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喘犬被困其中化为灰烬,起了慈悲心,擅自释放。 结果,哮喘狗咬了吕洞宾。 这是“狗咬吕洞宾,不知人心”的俗语流传至今。
其实,《狗咬吕洞宾,不知人心》还有一个版本。 在这次发行版中,《狗咬》是一个叫“刚刚”的人,吕洞宾和刚刚是忘年交,他们之间发生的荒诞事件流传得非常广泛,在此不再赘述。
“狗”和“狗”真不一样
你知道其中的区别吗
文字出现的早晚差异
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狗”字。 这个“狗”字是标准的象形。 一只狗张开嘴巴,弯着尾巴,栩栩如生。 同一时期也有“狼”字,但没有“狗”字。
甲骨文字出现几百年后的《易经》、《诗经》等经典中,也没有“狗”字。 可以看出“狗”字比“狗”字在时间上出现得晚。 这是区别之一。
形态与长幼的差异
《尔雅释畜》云:“不值得骄傲,狗。 ’豪、通毫米、细毛。 只有棉毛,还没长毛的小狗叫“狗”。 就像小马叫“驹”,小牛叫“小牛”,小羊叫“小”一样,小狗叫“狗”。 这是不同的两个。
鸡飞蛋打
《说文解字》对狗解释说:“狗,狗身上挂着蹄。” 悬蹄的是附在狗前肢肘下的退化残趾,悬蹄者,即所谓狗; 无蹄者,所谓狗。 这是不同的三个。
字义上赞成与否之别
“狗”字多表示褒义或中性的意思,如犬马之劳、犬齿交错、虎父无犬子等。 另一方面,“狗”字多用于狗逆势、狗头军师、鸡鸣狗盗等贬义。 这不是比较绝对的。 这是不同的四个。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
一般来说,文言文叫狗,白话文叫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听到鸡犬的声音,老死也不来往; 宁为太平犬,不可随便与人分离。 俗话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鸡娶狗娶狗,挂羊头卖狗肉等等。 这是不同的五个。
陈词滥调与民间俗语的区别
“狗”字出现在一些书面用语中,如“犬科”、“军犬”、“警犬”、“牧羊犬”、“搜救犬”等。 在日常对话中,“狗”字很少出现。 “狗”字多见于“狗娃”、“狗蛋”、“狗腿”、“二狗子”等。 这是不同的六个。
狗的事还有很多,我就此打住,以后再说。
品尝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给您看看百味中原、千姿百味的中原!